引起高血壓的因素有很多,氣候變化就是其中的一個因素。在炎熱的夏季,人體內的周身血管舒張、血流加快、阻力減少。同時夏季人體又容易出汗,排鈉多、腎髒負擔相對減小,部分患者的血壓比其他季節低10mmHg左右,不少輕度高血壓病患者在夏季血壓可降到正常。
有的患者一看到血壓降下來了,第一反應便是減藥或停藥,但專家表示,夏季是高血壓病情加重或出現並發症較多的季節,因為夏季人體的睡眠質量下降,易造成自主神經紊亂,入睡後迷走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致使夜間血壓升高,有可能導致出血性中風。而血壓的波動還受到情緒的影響,如果血壓波動大,還會引起心、腦、腎發生嚴重的並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高血壓病人在夏季要控制好血壓是最基礎的,要合理安排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治療和預防高血壓病的重要措施。因此,高血壓患者要做好以下幾點: 防暑降溫定期監測血壓 夏季血壓波動主要是因為氣溫高低造成的,所以高血壓患者的主要對策就是避暑降溫。所以,患者在使用空調時,溫度不要調得過低,以27~28℃為宜,室內與室外的溫差不要超過8℃為好,避免對著空調機直接吹冷風。如果不注意,不僅容易發生感冒和肺部感染,而且易使人體血管調節功能紊亂,導致心腦血管意外發生。 夏季對血壓的影響因人而異,有些重症、高齡、動脈硬化的高血壓病患者在持續高溫時血壓不降反升,甚至發生心腦血管急症。所以,患者要掌握夏季高血壓降中多變的規律,不能放松對血壓的監測觀察。如果有條件,家中最好自備一台血壓計,每天自測血壓,如不能自測也應每3~5天去診所測一次血壓,最長間隔不要超過l周。如果發現隨氣溫驟變,血壓波動明顯,間隔時間就要縮短些。如果發現晝夜峰谷差值較大或波動不規律,應去醫院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以了解血壓的波動規律,並按醫生意見采取措施。一般將血壓控制在收縮壓130~140mmHg、舒張壓80~90mmHg,且無不適症狀為宜。 飲食宜清淡要多喝水 高血壓患者的夏季飲食應以清淡為宜,少吃甜食,宜多吃一些含鈣、鉀豐富的新鮮蔬菜、水果及豆類制品。控制膳食中的脂肪,增加禽類及魚類等含優質蛋白質豐富且含脂肪較低的動物性食物。特別應限制鹽的攝入量,每天每人攝鹽量不得超過5克。鹽攝入量過多,會使血管硬化、血壓升高。 夏天人體出汗多,血液易濃縮,在人們睡眠或安靜時等血流緩慢的條件下,容易形成血栓。所以高血壓患者在夏季要多喝水,特別是出汗多的情況下更應及時補充水分。正常環境溫度下,人一天約需要喝水2300毫升,排洩水量約2300毫升左右。但在夏天高溫環境裡,人體的水分排出量可達到約3300毫升,大運動量鍛煉時體內排出水分則高達約6600毫升。因此,要根據排洩量調整飲水量。無糖尿病的患者可加大新鮮水果的攝入量;有糖尿病的患者,應以清茶或涼開水為主。半夜醒來時適量喝點水,降低血液稠度,對預防血栓形成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