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百科 >> 科普知識 >> 春季是心梗高發期 心肌梗塞飲食注意電解質平衡

春季是心梗高發期 心肌梗塞飲食注意電解質平衡

   春季是心梗高發期

    心肌梗塞發病有兩個高峰期,分別為3-4月和11-1月。發病幾率與冷空氣活動極為密切,當氣溫下降,氣壓上升,濕度下降時,心肌梗塞病人劇增;另外,炎熱使周圍血管舒張,心跳加快,也可引起心肌梗塞。     春季這種忽冷忽熱的天氣是最容易引起該病發作的。此外,大部分的心肌梗塞都發生在上午4—10時,這段時間被專家比喻成是好發心腦血管病的“魔鬼時間”,這是因為一般的心血管藥物藥效維持2到6小時,晚上服用的藥物在凌晨時間差不多已經代謝完畢了。     我國大陸的春季天氣特點為時而冬冷,時而夏熱,忽而干燥,忽而陰濕;氣壓亦時高時低,很不穩定。春天吹來的寒風,對人體刺激很大,如果總是把春風當成送暖或疏忽大意的話,往往會由於這種寒冷的突然襲擊而患感冒。有的老年人由於患有冠心病,經不住氣候的驟然變化而易突發心肌梗死。“倒春寒”的冷空氣是促發心絞痛的罪魁禍首。實驗證明,當驟然吸入5~10℃的冷空氣時,冠心病病人的心電圖會出現類似心絞痛的改變。     由於寒冷的刺激,心肌耗氧指數增加,交感神經興奮,末梢血管收縮,外周阻力增加,左心室負荷加重,使心肌缺氧。另外,寒冷還可以激發冠狀動脈痙攣。統計資料表明,有67%的心肌梗死病人發病與寒冷相關。     心肌梗塞的預防方法     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以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冠心病者可長期口服阿司匹林或潘生丁,對抗血小板聚積,可能有預防心肌梗死的作用。普及有關心肌梗死知識,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嚴格監護和積極治療合並症是改善預後的關鍵。     春季預防心肌梗塞的飲食方式     總體來說不宜過食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控制食鹽量,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飲食宜清淡,多食易消化的食物,要有足夠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要少,肥胖患者應控制攝食量,以減輕心髒負擔。宜常食用植物油及維生素,多吃小米、燕麥、大麥、豆類、香菇、木耳等食物。     注意水和電解質平衡。有過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飲食方面要注意將水的含量應與飲水和輸液量一並考慮,使其適應心髒的負荷能力。如心肌梗塞患者伴有高血壓或心力衰竭,則應限制鈉鹽和過多的水攝入。食物中水的含量應與飲水及輸液量一並考慮,使適應心髒的負荷能力。如患者伴有高血壓或心力衰竭,應限制鈉鹽,但 春季是心梗高發期 心肌梗塞飲食注意電解質平衡   臨床上亦觀察到急性心肌梗塞發生後,尿中有鈉的丟失,故應根據血液生化指標予以調整。有人研究缺血心肌的營養代謝,認為鎂對缺血性心肌病有良好的保護作用,膳食中含一定量的鎂,可能有助於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病率與死亡率。成人鎂的需要量為300~400毫克/日,食物來源為有色蔬菜、小米、面粉、肉、海產品等。已知鉀對心肌的興奮性、傳導性等均有影響,低鉀血症易發生心律失常,故應注意如有低鉀血症出現,飲食上應予調整。     另外,春季天氣反復,氣溫時高時低,大家一定要注意天氣變化、注重御寒保暖。有不少老人喜歡晨練,其實這個習慣並不太好。凌晨至早上九、十點鐘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時間,老年人最好避開這個時間段。相同的活動量,下午發生心肌梗塞、心絞痛的概率就要比清晨低很多。     春季預防心肌梗塞,一是要從飲食上注意,二要注意生活起居,三要注意觀察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狀。一般來講,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狀多在發病前一周出現,少數病人甚至提前數周,約40%的病人發生於梗塞前1-2天。有的病人可不止一次。因此,上述症狀一旦發生,必須高度重視,應立即與醫生聯系,盡快送醫院搶救。
熱門文章
飯後散步易導致體位性低血壓

   通常都會聽到這句話:吃晚飯先休息半小時後再運動。這個小動作看似簡單,其實對人體的器官有著很大的影響。但這

心血管病人預防心衰

心血管病人預防心衰的9個生活提示有哪些呢?具體內容如下所示:  1、及早干預: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炎、擴張型心肌病、瓣膜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