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心梗高發期
心肌梗塞發病有兩個高峰期,分別為3-4月和11-1月。發病幾率與冷空氣活動極為密切,當氣溫下降,氣壓上升,濕度下降時,心肌梗塞病人劇增;另外,炎熱使周圍血管舒張,心跳加快,也可引起心肌梗塞。 春季這種忽冷忽熱的天氣是最容易引起該病發作的。此外,大部分的心肌梗塞都發生在上午4—10時,這段時間被專家比喻成是好發心腦血管病的“魔鬼時間”,這是因為一般的心血管藥物藥效維持2到6小時,晚上服用的藥物在凌晨時間差不多已經代謝完畢了。 我國大陸的春季天氣特點為時而冬冷,時而夏熱,忽而干燥,忽而陰濕;氣壓亦時高時低,很不穩定。春天吹來的寒風,對人體刺激很大,如果總是把春風當成送暖或疏忽大意的話,往往會由於這種寒冷的突然襲擊而患感冒。有的老年人由於患有冠心病,經不住氣候的驟然變化而易突發心肌梗死。“倒春寒”的冷空氣是促發心絞痛的罪魁禍首。實驗證明,當驟然吸入5~10℃的冷空氣時,冠心病病人的心電圖會出現類似心絞痛的改變。 由於寒冷的刺激,心肌耗氧指數增加,交感神經興奮,末梢血管收縮,外周阻力增加,左心室負荷加重,使心肌缺氧。另外,寒冷還可以激發冠狀動脈痙攣。統計資料表明,有67%的心肌梗死病人發病與寒冷相關。 心肌梗塞的預防方法 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以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冠心病者可長期口服阿司匹林或潘生丁,對抗血小板聚積,可能有預防心肌梗死的作用。普及有關心肌梗死知識,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嚴格監護和積極治療合並症是改善預後的關鍵。 春季預防心肌梗塞的飲食方式 總體來說不宜過食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控制食鹽量,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飲食宜清淡,多食易消化的食物,要有足夠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要少,肥胖患者應控制攝食量,以減輕心髒負擔。宜常食用植物油及維生素,多吃小米、燕麥、大麥、豆類、香菇、木耳等食物。 注意水和電解質平衡。有過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飲食方面要注意將水的含量應與飲水和輸液量一並考慮,使其適應心髒的負荷能力。如心肌梗塞患者伴有高血壓或心力衰竭,則應限制鈉鹽和過多的水攝入。食物中水的含量應與飲水及輸液量一並考慮,使適應心髒的負荷能力。如患者伴有高血壓或心力衰竭,應限制鈉鹽,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