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先天性心髒病分為非紫绀型先天性心髒病和紫绀型先天性心髒病,非紫绀型先天性心髒病中最常見的是室間隔缺損,最常見症狀是活動後心慌氣短,易感冒,大的室間隔缺損甚至出現反復的肺炎、心衰、活動耐力下降、喂養困難、營養及發育障礙等,體檢時可聽到心髒雜音。紫绀型先天性心髒病的突出表現是青紫,可於出生後持續存在,也可於出生後3至4個月逐漸明顯,在口唇、指(趾)甲床、鼻尖最明顯,而潛伏青紫型心髒病平時並無青紫,只是在活動、哭鬧、屏氣或患肺炎時才出現青紫,晚期發生肺動脈高壓和右心衰竭時可出現持續青紫。
家長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上述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一旦確診為先天性心髒病,由醫生決定手術時機。現在醫學發展日新月異,絕大多數先天性心髒病已成為可完全治愈的疾病。 最佳治療時機在學齡前 目前,在先天性心髒病治療上,醫學界主要采用外科手術治療和內科介入治療兩種治療方法,比如,近年來開展的封堵介入治療適合於部分先天性心髒病患者,而外科手術治療適合於各個部位、各種類型的室間隔缺損病症治療。 多數先天性心髒病的手術在學齡前是最佳的治療時機。以室間隔缺損為例,對於大的室間隔缺損反復出現心衰的,經內科治療無效,可在出生後1~3個月進行手術治療;對於大的室間隔缺損反復出現肺部感染以及肺動脈壓力進行性升高的,可在出生後3~6個月進行手術治療;對於一般的室間隔缺損,可在2歲至學齡前進行手術;對於小的室間隔缺損無任何症狀的,可等待觀察至學齡前,如仍未自行愈合,就必須進行手術治療,防止心內膜炎的發生。 先天性心髒病莫錯過治療時機 先天性心髒病是一類常見的心髒病,在新生兒中檢出率為0.7%。在全國每年的新生兒中,先心病患兒約有15萬。先天性心髒病是遺傳和環境因素等復雜關系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母親懷孕的前三個月患病毒或細菌感染,尤其是風疹病毒,其次是柯薩奇病毒,其出生的嬰兒先天性心髒病的發病率較高。其它如羊膜的病變、母體營養不良、糖尿病、放射線和細胞毒性藥物在妊娠早期的應用,母親年齡過大等,均有使胎兒發生先天性心髒病的可能。個別還有一定程度的家族發病趨勢。在先天性心髒病患者中,能查到病因的是極少數,但加強對孕婦的保健,特別是在妊娠早期積極預防風疹、流感等風疹病毒性疾病和避免與發病有關的一切因素,對預防先天性心髒病具有積極意義。 目前,中國的先天性心髒病患兒中約有1/3得不到及時治療,醫療費用負擔過重是一個重要問題,數萬元的醫療費用令家屬難以接受。目前,先天性心髒病的治療不僅可以采用傳統的外科手術方法,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病種也可以通過介入治療達到治愈目的。與傳統的外科手術相比,經導管介入治療具有創傷小、並發症少、術中不需要輸血、不在體表遺留疤痕和術後恢復快等特點。遺憾的是很多病人家屬並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病情究竟應該采取什麼辦法,最終沒有達到優化治療或拖延了治療。 30多年來,諸多學者致力於研究介入治療方法和材料,試圖通過心導管介入治療先天性心髒病。經過多年積極探索,我國的專家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方法已趨成熟,並正在成為先天性心髒病治療領域中新的熱點。 把握機會及時治療 先天性心髒病(簡稱先心病)一般可分為非紫绀型和紫绀型兩大類,具體又有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肺動脈狹窄、法樂氏四聯症、右室雙出口、大動脈轉位、三尖瓣下移等等很多種。先心病的發病率高低不等,其中最常見的室間隔缺損在每一萬名存活新生兒中占40例左右。 先心病的治療以心髒直視手術為主,除少數簡單的先心病,如動脈導管未閉等,絕大多數要通過手術來達到根治的目的。以法樂氏四聯症為例,該病占先心病的12-14%,是最常見的紫绀型先天性心髒病,是胚胎發育階段的心髒圓椎動脈干畸形,在臨床上有紫绀,聽診在胸骨左緣第2-4肋間有2-3級收縮期雜音,肺動脈瓣區第二心音減弱。心動超聲圖、心導管術一般可以明確診斷,心電圖、胸片也能幫助診斷。 四聯症糾正手術的適應症不受年齡限制,從新生兒到成人均可以獲得滿意的效果,但未手術的患者70%在10周歲以內會死亡。兩歲以內進行手術效果最好,這時側枝循環較少,心肌繼發性的改變也少,術後心功能恢復好,對於部分肺動脈閉鎖的患者,也可以做姑息性手術以緩解症狀。 現在絕大多數先心病都可以通過外科手術獲得滿意的療效,手術成功率也很高,一個患先天性心髒病的孩子,如果能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完全有可能和其他健康的孩子一樣學習工作,成家立業。概 述 隨著現代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所面對的生活壓力也變得越來越大,生活中各方面的壓力也給
冠心病患者多伴有高膽固醇血症、高血壓、糖尿病與肥胖,冠心病的發病和飲食營養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所以注重合理飲食,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