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的起病方式常見的有三種,即一般型、暴發型和隱匿型。常見的為一般型,多數小兒在起病前1-2周常有呼吸道或腸道感染史,如感冒、腹瀉等,然後出現胸悶、氣短、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去醫院檢查可能會發現心髒擴大,心音低頓或心律不齊等體征。目前正是各類疾病的高發期,很多小兒經治療後雖然感染症狀被控制住了,但是潛伏在機體內的病毒並沒有完全消滅掉,當寶寶再次被感染時,很容易侵犯到心肌,而誘發病毒性心肌炎。有些寶寶患了上呼吸道或腸道感染後一段時間,出現了腹痛、納差、惡心、嘔吐、頭暈、頭痛等表現。年齡較大的孩子常訴說心悸、氣短、胸悶,心前區不適或疼痛、疲乏感等,三個月以內嬰兒有喂奶困難、面色蒼白、煩躁不安、呼吸困難、四肢冰涼、兩眼凝視等症狀。這些都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典型症狀。
病毒性心肌炎的恢復好壞除與心肌病變的嚴重程度有關外,還與及時治療、是否臥床休息等有直接關系。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患了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腹瀉等病毒感染而出現以上表現,應及時就診。由於活動和疲勞可使病情加重,因此心肌炎患兒在急性期不論病情輕重,均應臥床休息到熱退後3~4周。 在此期間寶寶最好不要送幼兒園,學齡兒童要休學在家。病情較重,心髒增大者,臥床6個月左右,如心髒未明顯縮小,應適當延長臥床時間。有心功能不全者,應絕對臥床休息,以減輕心髒負擔,使心衰獲得控制,心髒情況好轉後,才能輕度活動。一般重症患兒需臥床休息半年以上;輕症患兒如僅有早搏等心律失常,則可適當縮短臥床休息時間。 心肌炎是生活中常見的疾病,小兒的抵抗力較低,疾病很容易入侵他們的身體,危害他們的身心健康,孩子沒有完全照顧自己的能力,家長就應該全身心的照顧孩子,為了能及時的發現疾病,家長應多了解小兒心肌炎的症狀表現。 一、病情較輕者 患者病情比較輕的時候,表現病症不是很明顯,患者經常表現為無力、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或心動過速,奔馬律,心界大等症狀,病情較輕的患者,經過治療之後於數日或數周內痊愈,或呈亞臨床經過。 二、病情中型者 這種疾病起病多較急,患者多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兒嘔吐、面色蒼白、干咳、呼吸困難。可有急性腹痛及端坐呼吸、煩躁不安、肌痛、呼吸困難、面色發绀,或心律紊亂可並發神經系統損傷。如果及時治療,多數患者經數月或數年後可獲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