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哒、咚哒……”擁有健康的心跳才能有健康的心髒、健康的身體。一旦“心髒亂跳”“心髒跳到嗓子眼”“心跳慢到讓人頭暈”,可能提示心髒跳動節律或速率不正常,心跳過快、過慢或不整齊,也就是心律失常。
每個人的一生中幾乎都會經歷心律失常,更多見於有病變的心髒。輕度心律失常可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對人體不產生危害;少數嚴重心律失常因發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是發生心髒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我國現階段存在的心律失常預防和診治的主要問題是,多數人“不認識、不重視、不治療”,民眾對心律失常這一常見疾病的知曉率嚴重低下,治療率和控制率更低。歸咎原因主要有:中國各地醫療水平參差不齊,宣傳教育不完善,從而人們對心律失常的認識普遍不足,並且產生了兩種偏差或稱兩個極端,一種是過度緊張,從而造成過度治療;更多、更嚴重的是未予足夠重視,全民救治心髒性猝死的知識和技術幾乎為零。
心悸、胸悶、暈厥等都可能是心律失常的症狀。惡性心律失常不僅出現在某些疾病的危重階段和生命的臨終時刻,也可伴發於常見病或出現在常規的診療過程中,甚至發生在健康人。嚴重的心律失常可導致心髒性猝死。大多數心律失常可以通過症狀和心電圖以明確診斷。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包括冠心病人尤其合並心功能低下,以及曾有過心梗和猝死經歷的患者。目前最常見、門急診診治率較高的心律失常是房顫。
房顫的人群發病率高達0.8%~1%,我國約有800萬房顫患者,房顫反復發作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的還會損害心功能,導致腦中風,使致死率、致殘率明顯增加。自上世紀80年代末期,運用導管射頻消融技術治療室上性心動過速等心律失常取得滿意效果後,射頻消融術現已成為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選方法,效果明顯優於抗心律失常藥物。
最嚴重的心律失常是心髒性猝死(SCD),SCD是指死於不可預知的循環驟停,往往由於心律失常所致,在症狀發生的1小時之內死亡,如經治療(如電除顫)後逆轉而未發生死亡,稱為心髒驟停(SCA)。在對死因的統計分析中提示,SCD僅次於癌症的死亡人數,其中約80%的SCD是由伴有血流動力學障礙的室速或室顫所致。中國每年約54萬人死於SCD,全世界每年約300萬人發生SCD,其救治成功率卻不足1%。即使在發達國家,在有良好救治設備和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的條件下,SCD的救治成功率也低於5%,因此其預防遠重於治療。
效果最顯著的預防是患者在沒有遭遇心髒猝死事件前,但已被確診是心髒猝死高危人群後,就進行預防性治療,如植入ICD(體內除顫器)等;次之則是在發生心髒猝死等嚴重事件之後再植入ICD,這是預防心髒猝死的首選方法。2008年公布的一系列國際指南也充分肯定了ICD作為心髒猝死一級預防的重要地位,對心髒猝死的一二級預防研究也已證實,對心髒猝死的高危人群進行有效預防可明顯降低其心律失常性死亡率和總死亡率。
心律失常選藥是關鍵
造成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較常見的是由於病人本身有別的心髒問題,如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髒病等。還有一些原因是電解質或者內分泌失調、藥物作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如醫生會為申訴有心悸症狀的病人驗血檢查甲狀腺功能,看病人的心律失常是不是甲亢引起。
心髒跳動是有一定的節律和頻率的,如果這種規律性出現了異常,稱之為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它其實是一種泛稱,包含了很多症狀,如過快、過慢、不規律等。
新加坡國家心髒中心心髒內科顧問醫生柳家駿說:“通常就心跳的頻率來講,在沒有其他的狀況如運動、焦慮、天氣熱、非常疲累等等的情況下,心跳如果快於每分鐘100次,或少於每分鐘50次,我們會考慮是心律失常。”他也指出,心律失常有很多種情況,也不能單單憑心跳的快慢來定義。有的病人有心律失常,但自己卻毫無感覺,這也是有可能的。
病人常用來形容自己心髒不舒服的一個詞是心悸(Palpitation),那麼心悸是不是就是心律失常,很多人搞不清楚。柳家駿醫生說:“心悸是病人的一種體驗,是他對症狀的描述,它不等同於心律失常。”人們習慣了心髒有條不紊自個兒跳動,所以平時不會特別感覺到它的工作。而當心髒的跳動失去了原有的規律,人們會感到不適,覺得“心慌、不舒服”。
造成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較常見的是由於病人本身有別的心髒問題,如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髒病等。還有一些原因是電解質或者內分泌失調、藥物作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如醫生會為申訴有心悸症狀的病人驗血檢查甲狀腺功能,看病人的心律失常是不是甲亢引起。有些亞健康人群或者植物神經功能失調者也會出現心律失常的症狀,甚至正常健康的人也偶有心悸,不應因此恐慌。正確的態度該是戰略上藐視它,戰術上重視它,即當不適出現時及早求醫,並避免無謂恐懼。
銀發族是高發人群
柳家駿醫生指出,通常老年人,特別是80歲以上的人群,是心律失常的高發群體。其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老年人本身很多有其他的心髒問題,如冠心病、高血壓、心力衰竭等,這些都可能是致使心律失常的原因;第二,自然的衰老過程中,心髒也會有所改變。通俗地說,心髒也會“變老”,部分肌肉會老化或死去,心髒功能也慢慢減弱。
但某些心律失常在年輕人中也很常見。有些人天生就有輕微不正常的心髒,這種情況倒不是特別嚴重。柳家駿醫生舉例說,部分心律失常可能是旁路傳導引起的,及心髒中電流的正常傳導路線(見圖1)外多出一條“小徑”,這是可以治療的。心髒的每一部分的心髒肌肉從功能上來講都具備能自己跳動的能力,正常情況下,心跳是由特定某一部分心髒來控制的,我們稱之為“窦房結(Sino-atrialnode/NaturalPaceMaker)”。有的情況下,心律失常也可能是一小塊心髒肌肉工作不正常,自己突然“亂跳”。
年輕人心律失常最常見的是早搏(ExtraHeartBeat),有人能感覺到心髒停跳一拍,有人沒感覺。且除了偶爾多跳一拍,心髒其他方面很正常。這種情況到底危險與否,應根據每個人自身不同的情況咨詢醫生。一般來講,頻繁發作的早搏也是有一定風險的。
“甩手拍腳”趕走心律失常
通過“甩手拍腳”,促使末稍血管中的血液充盈,使血回流的壓力增強,血運行的速度加快,手、腳、頭逐漸的發熱、發脹,心區涼絲絲的,頓感舒服。這樣,就直接減輕心髒輸出的壓力,有利於心髒功能的恢復。
心律失常可見於各種器質性心髒病,其中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風濕性心髒病為多見,在基本健康者人群中也不少見。孫思邈《千金要方》中稱“心悸”。以陣發性反復發作,或持續性發作為特點,病人自覺心中急劇跳動,或緩慢跳動,心慌不安,可見脈率或快或慢,或脈率參差不齊,並伴有胸悶氣短,眩暈不寧,健忘失眠,甚而喘促難臥等症。
心律失常患者不妨試試“甩手拍腳”療法。首先身體站直,腳趾用力抓住地,兩腳距離等於肩寬,兩臂同方向前後搖擺,向後用點氣力,向前不用力,隨力自行擺回,兩臂伸直不宜彎曲,眼睛向前看,心中不懷雜念。開始由200下起,逐步做到每次1000下,每次30分鐘;其後,兩腳雙盤,腳心朝天,如坐蓮花坐,然後腳掌用手背各打15次後,中途可適當飲用些開水,每次約15~30分鐘。通過“甩手拍腳”,促使末稍血管中的血液充盈,使血回流的壓力增強,血運行的速度加快,手、腳、頭逐漸的發熱、發脹,心區涼絲絲的,頓感舒服。這樣,就直接減輕心髒輸出的壓力,有利於心髒功能的恢復。
利用“甩手拍腳”進行一定的刺激,能起到活血祛瘀、疏通經絡的作用,是一種有力的補充。但前提是,患者要到大醫院進行正規治療為主。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多次流產的女性似乎心髒病的危險增加了。發表在最近出版的《英國醫學會》雜志上的這份研究報告稱,與沒有流產
11日上午,某醫院中風的顧女士。她的兒子沈先生告訴說,母親平時都是母親送孩子上學。11日早上,母親像往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