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專家指出,頸動脈狹窄導致的顱內缺血以及動脈硬化斑塊破裂脫落造成顱內栓塞是腦卒中的主要病因,有20%~40%的腦中風與頸動脈狹窄有關。
頸動脈狹窄後果嚴重
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心髒·血管外科主任醫師劉鵬介紹,腦缺血性卒中常表現為突然發作的頭暈、頭痛、意識障礙、面肌麻痺、單眼突發視力喪失以及軀體無力,甚至肢體的感覺、運動功能消失。
如果腦缺血發生在語言中樞,可引起語言障礙。以上表現往往為一過性,不會超過24小時。如果有上述表現的話,就預示著頸動脈已經存在病變,並且比較嚴重,需要就醫。否則,這些症狀頻繁發作或者突然加重,會導致永久性腦損害,如偏癱、失語、偏盲、感覺障礙等。
頸動脈狹窄導致的顱內缺血以及動脈硬化斑塊破裂脫落造成顱內栓塞是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病因。這是由於頸動脈尤其是頸內動脈是供應顱內血流的最主要血管,如果頸動脈進行性狹窄,就會導致腦的灌注減少,造成患者頭暈不適。
嚴重狹窄的患者在一些誘因(比如激動、摔倒、低血壓等)的作用下,可以引起腦灌注的急劇下降,導致腦梗死。另外,頸動脈狹窄是由於頸動脈粥樣斑塊沉積於頸動脈血管壁引起的,如果斑塊突然脫落或者斑塊破裂,就可以形成微小的血栓,造成腦梗死。在臨床上後者更為多見。
中重度狹窄需要治療
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心髒·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葉志東介紹,對於有臨床症狀的患者,首先要對自身的血管尤其是頸動脈高度重視。可以通過超聲或者CT血管造影的方式,對頸動脈的狹窄程度做出很好的判斷。
對於頸內動脈狹窄50%以上、有臨床症狀的患者,或狹窄大於70%、有高危因素和家族史的患者,均應采取外科干預治療,這樣可以有效減少腦缺血性卒中和偏癱事件的發生。
對於頸內動脈輕度狹窄的患者,可以通過規律服藥、適當鍛煉的方式來控制病變的進程,不過還是需要每半年復查一次血管超聲。對於中、重度狹窄的患者,可以通過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切除增厚的內膜及斑塊,或者通過頸動脈支架植入進行治療,都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
對於明確伴有嚴重合並症的患者,如心衰、冠心病伴有不穩定心絞痛、半年內新近發生心梗或肺部疾病,采取頸動脈支架植入治療比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治療有明顯的優勢。
另外,具有一定解剖上的困難及再次手術的患者也應采取支架植入治療。對於有症狀,或頸動脈迂曲嚴重、鈣化嚴重的病變、嚴重潰瘍型斑塊、頸動脈直徑較細或支架後再狹窄的患者,除非確有禁忌,否則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應是首選。
劉鵬提示,50歲以上合並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人,進行常規的頸動脈超聲檢查,就很容易提前發現問題。另外,如果在醫院外發生頭暈、頭痛、口角歪斜、肢體麻木等症狀,應盡快到醫院就診。
動脈硬化是動脈的一種非炎症性病變,可使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管腔狹小。動脈硬化是隨著人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血管疾病,
腦中風的常見症狀是什麼?腦中風是由於腦部血液循環突然出現問題導致的疾病,如果治療不及時的話,很有可能影響到患者的生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