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發病率不斷攀升,我國高血壓人群已達到3億人口,高血壓的防治形勢十分嚴峻。高血壓如不及時控制,可能引發一系列的心、腦、腎疾病。防治高血壓應先從思想上武裝自己,樹立幾種正確自我防治意識。
1、無高血壓要早防
高血壓早期症狀隱蔽,但是對身體的危害很大,是“隱形殺手”。大家應樹立早預防高血壓的意識,每年定期測量血壓,尤其是中年人。收縮壓(高壓)>140mmHg,舒張壓(低壓)>90mmHg,二者之一或二者均有即為高血壓。
如果血壓達到了收縮壓130至139mmHg或舒張壓85至89mmHg,表明已達到高血壓的“警戒線”,應注意密切防止血壓繼續增高。
這種“高正常血壓”的心腦血管病危險已比正常血壓時明顯增高,應嚴格糾正不良生活方式,戒煙限酒、減肥、嚴格控制食鹽攝入(每天不超過5克)、增加運動等。有高血壓遺傳家族史患者更應提高防范意識。
2、有高血壓要早治
高血壓越早發現、越早治療,其干預效果越好,對身體的危害越小,應樹立有高血壓要早治的意識。治療高血壓要持之以恆,血壓降至正常後停藥易造成血壓反彈,大多數病人需終身服藥。血壓高用藥,降至正常就停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但無益,而且有害。即使輕度高血壓,在認真改變生活方式基礎上,也往往需用降壓藥。
3、血壓控制水平因病制宜
很多人認為血壓降得越低越好,其實這是一個誤區。一般情況下血壓下降到140/85mmHg或更低有益,無風險,比如心肌梗死後和腦卒中病情穩定後患者的血壓應維持在該滿意水平。
但是有糖尿病和尿中可檢查出蛋白的病人,血壓控制應更嚴格,降至120-130/80mmHg。血壓控制水平因病制宜此外,單純收縮壓增高危險大於舒張壓升高,應認真治療控制。
4、為減少高血壓的發病率,應增強自我防治意識,及早預防、及早治療
治療時可聯合使用兩種或更多不同類降壓藥,持之以恆,遵從醫生指導服用降壓藥,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平時應注意定期測量血壓,這有利於血壓長期滿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