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百科 >> 心血管疾病治療 >> 介入治療 >> 內分泌性高血壓詳解

內分泌性高血壓詳解

  有關調查表明,我國高血壓病的患病率為11.88%,而且每年新增高血壓病患者約350萬。以此推算,我國的高血壓患者已逾1億。其中80%-90%為原發性高血壓,其確切原因還不清楚,應長期使用降壓藥物控制血壓。但另外10%-20%為繼發性高血壓,只要能夠找到並去除引起血壓升高的原因,繼發性高血壓完全可以治愈。

"內分泌性"高血壓詳解

  繼發性高血壓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即為“內分泌性”高血壓。“內分泌性”高血壓主要是指由於腎上腺、甲狀腺等原因所引起的血壓升高。由於症狀不明顯,容易與原發性高血壓相混淆,而按原發性高血壓治療,經多種正規的降壓藥物治療,血壓仍難以得到控制,不僅浪費大量醫療資源造成經濟損失,更重要的是往往會贻誤病情,失去最佳治療時機,甚至造成死亡的危險。

  腎上腺的腫瘤是引起“內分泌性”高血壓的重要原因。腎上腺可分為皮質和髓質兩部分。腎上腺的外面為皮質,中間為髓質。腎上腺皮質的增生或腫瘤主要引起兩種疾病-庫欣綜合征和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而髓質的腫瘤主要為嗜鉻細胞瘤。

  庫欣綜合征又稱皮質醇增多症,主要是由於糖皮質激素過多引起的,約80%的人有高血壓症狀,血壓通常中度升高。此外,常有向心性肥胖、四肢肌肉消瘦、滿月臉、多血質、腹部和大腿內側出現紫紋、皮膚痤瘡、體毛增多、增粗,女性月經失調和不同程度的男性化。庫欣綜合征的典型患者一般不難與原發高血壓相鑒別,但在早期或某些不典型患者中,其臨床表現可十分輕微,此時應進行相關實驗室檢查。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是由於腎上腺皮質增生或腫瘤分泌過多醛固酮所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一般多見於30-50歲,女性較男性稍多。醛固酮過多使大量水和鈉潴留體內,而使鉀從尿中的排出增多。

  主要有高血壓、夜尿增多、乏力、肌肉無力、甚至間歇性麻痺和抽搐。檢查血液、尿液可發現血鉀降低、尿鉀增高,高血鈉、代謝性鹼中毒、血腎素降低,血尿醛固酮增高。血醛固酮與腎素比值是一項簡單而有效的篩查方法,如果兩者比值明顯升高,則提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必須進行生理鹽水試驗以明確診斷。

  引起“內分泌性”高血壓的腎上腺髓質疾病為嗜鉻細胞瘤。腎上腺髓質分泌過多的兒茶酚胺激素,可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縮,血壓發作性或持續性增高。常見的三個症狀為發作性的劇烈頭痛、出汗、心悸,稱為嗜鉻細胞瘤的“三聯症”。

  其他症狀包括面色蒼白、惡心、腹痛、呼吸困難等。但其臨床表現可多種多樣,甚至可無任何症狀,因此對於初次診斷高血壓的患者一定要排除嗜鉻細胞瘤。我院已在全國率先建立了血漿甲氧基腎上腺素(MN)及血漿甲氧基去甲腎上腺素(NMN)的高壓液相檢測方法,並已廣泛運用於嗜鉻細胞瘤患者的診斷和術後隨訪。

  此外,某些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簡稱甲亢)患者也可出現血壓升高。

"內分泌性"高血壓詳解

  因此,出現下列情況者應警惕“內分泌性”高血壓:

  1、發病時年齡較輕,尤其是在30歲以前就發生高血壓;

  2、高血壓進展較快;

  3、應用降壓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甚至無效;

  4、伴有其他症狀,如典型的“頭痛、出汗、心悸”三聯征、低血鉀等;

  5、嗜鉻細胞瘤具有一定遺傳性,因此在具有嗜鉻細胞瘤家族史的患者中,應進行嗜鉻細胞瘤篩查。

熱門文章
治療高血壓病的藥膳食療方

高血壓有多種治療方式,可以通過藥物治療也可以通過食療治療,那麼治療高血壓病的藥膳食療方都有哪些呢?這些食療方法有沒有效果

血壓突然正常要警惕心梗!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王大媽這段心情不錯,原因是高了多年的血壓最近忽然奇跡般的正常了!高血壓已困擾王大媽多年,每天都要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