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髒病除個別小室間隔缺損在5歲前有自愈的機會,絕大多數需手術治療。
臨床上以心功能不全、紫绀以及發育不良等為主要表現。先天性心髒病發病率約占出生嬰兒的0.8%,其中60%於<1歲死亡。
先天性心髒病目前來說主要與母親孕期病毒感染、接觸放射線等環境因素有關,而與遺傳關系不大。
絕大多數患者的親屬都沒有患先天性心髒病。但也有少數報道稱家族聚集性的存在先心病的案例。
先天性心髒病(先心病)是胎兒期心髒發育異常而形成的畸形疾病。
先天性心髒病的治療方法有兩種:
1、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適用於各種簡單的先天性心髒病及復雜的先天性心髒病(如合並肺動脈高壓的先心病、法樂氏四聯症以及其他有紫绀現象的心髒病)。
2、介入治療。
介入治療主要適用於動脈導管未閉、房間隔缺損患兒。
先天性心髒病術後該如何復查?
術後復查要遵醫囑,一般來說手術後3~6個月要復查心電圖、胸片、心髒彩超等。如果無異常一年後再復查一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