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體檢,當您拿到體檢報告,也許會看見報告上面顯示:心電圖異常、ST段改變、T波改變等字樣。此時,您是否會心中一緊,懷疑自己存在心肌缺血,擔心得了冠心病呢?
下面,我們就簡單地來聊聊,什麼是冠心病,冠心病要如何檢查。
冠心病
冠心病的全稱叫做:冠狀動脈性心髒病。顧名思義,是冠狀動脈有問題了,引起的心髒病。冠狀動脈是給心髒供血的血管,因為像一個帽子一樣包在心髒外表面,所以稱為“冠”狀動脈。
冠狀動脈最常見的問題,是產生粥樣硬化斑塊,就像水垢堵塞水管一樣,粥樣硬化斑塊會讓血管腔變得狹窄,甚至完全堵塞。
血管腔窄了,從血管中流過的血液就會減少,心肌細胞能夠獲得的血液就會隨之減少,這種情況叫做心肌缺血。
缺血的心肌細胞相當於隨時都在餓著肚子,當需要心肌細胞使勁兒工作的時候,心肌細胞會更加饑餓,就會產生胸悶、胸痛等一系列的症狀,我們稱為心絞痛。
如何檢查冠心病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心電圖的意義。
其實,大多數心電圖在冠心病的診斷過程中意義很小;報告中提到的諸如ST段改變、T波改變等等情況,大多數時候並不能直接作為心肌缺血的診斷依據。
尤其是,如果患者在沒有胸痛症狀的時候做的心電圖,診斷的意義就更小了。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認為,心電圖對於心肌缺血的診斷完全沒有作用呢?這樣說也是不對的。
實際上,心電圖依然是診斷心肌缺血最為重要的一項檢查。只是我們在應用心電圖進行冠心病診斷的時候,不能只根據某一張孤立的心電圖,而要注意看前後變化,要將有胸痛症狀和沒有胸痛症狀時做的心電圖進行對比。
如果二者存在明顯的變化,則對於冠心病的診斷價值就大大提高。
除了常規的心電圖檢查,還有一種特殊的心電圖檢查,叫做——負荷心電圖
顧名思義,就是在給心髒增加負荷的同時,進行心電圖檢查,觀察負荷前後心電圖的變化。當心肌負荷增加的時候,心肌細胞對於冠狀動脈供血的需求隨之增加。如果存在嚴重的冠狀動脈狹窄,血流量的增加不能滿足心肌細胞需求的增加,就可以誘發心肌缺血發作,在心電圖中就可以看到變化。
常用的增加負荷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方式是增加患者的運動量,比如走跑步機、蹬車等;另一種方式是使用一些特殊的藥物。
在負荷檢查的時候,我們不僅可以進行心電圖的檢查,還可以進行其他更為直觀的影像學檢查,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心肌核素檢查
核素檢查的原理可能不太好理解,簡單地說,就是越健康的心肌細胞吞噬核素的能力就越高,所謂“身體倍兒棒,吃嘛嘛兒香”。
核素本身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可以放射信號到接收器上。我們將一定量的核素注射到血液中,越健康的心肌細胞,含有的核素量就越多,發射的信號也越多,而缺血的部位核素就少,發射的信號也少。
運動的時候,如果存在心肌缺血或心肌缺血加重,缺血部位的核素就會更少,發射的信號也就更少,我們就可以判斷出來。
雖然負荷試驗屬於門診的常規檢查,但在做這些檢查的時候也要有一些注意的地方。
首先,如果存在運動能力不足的情況,比如腿腳不便、站立行走不穩,或是其他的一些疾病可能會因為運動加重的情況,則不適宜進行負荷試驗;
另外,如果醫生覺得心絞痛症狀非常嚴重的時候,由於負荷試驗可能誘發一些不良事件,也不建議再進行負荷試驗加以佐證。
上面講的都屬於一些判斷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的檢查,我們稱作“功能學”檢查,對於是否存在血管的狹窄,只能起到間接的提示作用。
如果想要比較直觀地了解自己的血管情況,到底是不是長了斑塊,是不是存在血管狹窄的情況,則要進行一些“影像學”檢查。
常用的檢查方法包括:冠狀動脈CT檢查,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不論是CT還是冠脈造影,都需要在血管中注射造影劑,在X射線下觀察造影劑在血管中的填充情況,並以此判斷血管的狹窄程度。
冠狀動脈CT檢查
冠狀動脈CT由於注射的部位是靜脈,屬於無創檢查,所以檢查時無需住院。但是,由於CT檢查是用靜態的機器去掃描動態的心髒,獲得掃描信號後需要進行影像重建,不能做到實時觀察,所以在判斷血管狹窄程度的時候,可能不夠准確。
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冠狀動脈造影是將造影管送到冠狀動脈開口,直接向冠狀動脈內注射造影劑,並進行實時地觀看.
目前認為是判斷冠狀動脈病變的“金標准”。
但是,冠脈造影需要穿刺桡動脈或者股動脈,屬於有創操作,檢查時需要住院。
講到這裡,讓我們回頭看看文章的開篇,大家會不會覺得體檢時候的那張心電圖“好沒有意義啊”!但是,當我們把幾年、十幾年、幾十年的心電圖放到一起的時候,不會感慨這些就是我們真正的生命軌跡嗎?
與會神經內科專家一致指出:中國腦卒中(民間俗稱“中風”)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目前首
如在進食時配合飲用一小杯醋,能幫助”糖尿”病患者抑制進食後血糖的上升。日本有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