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百科 >> 心血管疾病治療 >> 康復治療 >> 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的利弊

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的利弊

  抗”心律失常”治療的基石

  抗心律失常藥物使用方便,價格低廉,有一定的療效。近年來,針對各種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療蓬勃興起。但就我國而言,每年能采用介入手段根治的心律失常患者總數大約在數萬人,而實際患病人數遠遠超過此數。

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的利弊

  大多數患者仍然需要用一種或數種藥物進行治療。因此,藥物實際上還是大多數心律失常患者的一線治療方法。此外,抗心律失常藥物可以用於第一次心律失常發作的終止及控制。介入治療的前後使用藥物,可以明顯提高介入治療的療效。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估計我國現有患病人數達1000萬。根據2006年5月歐洲房顫會議估計,到2050年,在房顫病人中,≥75歲者將占2/3。對這類患者,導管消融治療的並發症和死亡率相對較高,而成功率較低。

  2006年美國房顫指南和2007年歐美心律失常學會導管消融與外科手術治療房顫指南,都明確提到對有症狀的房顫,無論是陣發性還是持續性或永久性,首選的治療策略是抗血栓治療加上藥物控制心室率。

  對有症狀的房顫,至少使用一個Ⅰ類或Ⅲ類抗心律藥物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藥物治療者,可選擇導管消融治療。由此可見,對於絕大多數的心律失常疾病,目前藥物治療仍然是基本或首選的治療方式。

  每枚硬幣都有另一面

  1914年人們在應用奎寧治療”瘧疾”的過程中,意外地治愈了患者的房顫。隨之其有效成分奎尼丁於1918年面世,被正式用於房顫的復律。可以說,人類認識心律失常藥物已有百余年的歷史。

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的利弊

  使用的初期,人們對於這類藥物的前景充滿了希望,直到美國大規模研究結果面世後,人們才發現原來每枚硬幣都有另一面:I類抗心律失常藥物雖然可以抑制”心肌梗死”後室性心律失常,但卻增加了心律失常性死亡率和總死亡率。心律失常藥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逐漸為人們所關注。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