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百科 >> 心血管疾病治療 >> 手術治療 >> 心髒術後防房顫新策略

心髒術後防房顫新策略

  針對心髒手術後房顫高發的情況,《歐洲心髒雜志》近日專門發表綜述對其臨床特征和預防策略進行了闡述。其中提到了12個要點:

心髒術後防房顫新策略

  1.心髒術後房顫(POAF)的發生率大約是冠脈搭橋術後33%、瓣膜術後35%~50%。

  2.POAF的高危期是術後2~3天,與心髒術後的全身炎症反應高峰期相一致。

  3.POAF的高危臨床因素包括年齡>75歲、男性、既往房顫史、高血壓及左心房擴大。

  4.POAF的術中危險因素包括主動脈阻斷時間、雙腔插管、瓣膜手術、心肺轉流時間。

  5.POAF導致死亡風險約提高10%、中風風險提高2~3倍。

  6.在一項荟萃分析中,β受體阻滯劑降低了約40%的POAF發生率。

  7.有四項研究證明索他洛爾比其他β受體阻滯劑在防止POAF方面更加有效。

  8.胺碘酮被證明能減少POAF的風險約50%,不管是術前還是心髒術後立即開始使用。

  9.唯一表現出能降低POAF發生率的臨時起搏是雙心房起搏。

  10.因為低血鎂是POAF的一個危險因素,術後應該檢測血鎂水平,如有低血鎂及時糾正。

  11.隨機試驗表明他汀類藥物及n-3多不飽和脂肪酸能夠降低POAF的發生率,可能是因為它們的抗炎作用。

  12.對於皮質醇和非甾體抗炎藥對POAF影響的研究結論尚不一致。

  點評

  心髒術後房顫(POAF)是指術前沒有發生陣發或持續房顫而於術後出現的房顫。POAF發生率約30%~50%,與術後高死亡率風險相關。目前認為POAF發生是多因素的。單純干預某一因素尚未得到預防POAF發生的滿意效果。另外,POAF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以上綜述對於臨床醫生全面了解POAF並努力預防提供了一些思路。

心髒術後防房顫新策略

  比較明確的預防措施包括選擇非體外循環手術和應用他汀類藥物治療以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類藥物。另外,還有很多措施仍存在爭議。目前普遍認為,術前和術後應用胺碘酮可降低高危患者POAF的發生,但近期荟萃分析的結果認為兩者均不能降低患者POAF的發生。n-3多不飽和脂肪酸降低POAF的發生目前主要集中在動物實驗的結果。盡管鎂鹽的應用一直存有爭論,補充鎂鹽可預防POAF的發生,但臨床試驗的交叉用藥影響了補充鎂鹽作用的評價,不過其避免其他藥物促心律失常作用得到肯定。索他洛爾由於低血壓和促心律失常等副作用,並未顯示明顯的預防作用。至於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可使POAF的發生降低,尚缺乏一致的結論,且可能誘發心肌缺血。小規模臨床試驗提出雙房起搏可預防POAF的發生,其機制主要是改變心房內電激動和傳導,可減少新發POAF。事實上因其有潛在促心律失常的嚴重副作用,臨床應用存在爭議。

  POAF導致死亡率和腦中風風險的升高,以及住院時間延長和相關醫療支出的增加。盡管還存在大量未知因素,但通過上述術前、術後以及術中的可控因素降低POAF發生的幾率,值得借鑒。

  

熱門文章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