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針對冠心病的藥物、介入等治療在不斷進步和發展,但是外科手術即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仍然是冠心病最重要的治療方式之一。
傳統的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借助體外循環,在心髒停跳下進行。但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非停跳冠脈旁路移植術(以下簡稱非停跳搭橋術)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單位和醫師所使用,兩種手術方式究竟孰優孰劣仍然難以定論。
不停跳理由非停跳手術術後並發症少
實際上,在上世紀60年代,最初的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嘗試就是在跳動的心髒上進行的。但是隨著體外循環技術的成熟,停跳下的心髒手術逐漸得以安全進行。盡管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只在心髒表面進行,但是安靜、無血的視野確保了血管吻合質量,使得這一術式很快得到推廣,並挽救了大量冠心病患者的生命。
事物的發展總是螺旋形上升的。當借助體外循環的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發展成熟以後,人們又發現體外循環可能會導致一些並發症。於是有人提出:如果借助一些器械和技巧在跳動的心髒上進行血管吻合,是否可能不用體外循環呢?一些新的心髒表面固定器應運而生,使得心髒局部的表面活動幅度小於1mm,再借助吹氣、血流栓等工具,產生無血的手術視野,非停跳搭橋術就可以實施了。
非停跳搭橋手術免去了體外循環這一步驟,患者在術後早期出現體外循環並發症的機會被大大地減低。事實上,一些臨床研究也驗證了這一點。
Emory大學醫學院的Puskas教授認為,非停跳搭橋術可以顯著減低患者術後輸血量、減少心肌損傷並能夠明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其他一些國外同類研究也認為接受非停跳搭橋術的患者,在術後腦梗塞、術後敗血症、術後肺炎等方面並發症的發生率顯著低於接受停跳搭橋術的患者。由於這些優勢,很多外科醫師開始建議自己的患者接受非停跳搭橋術。
據統計,在2006年,非停跳搭橋術占全美搭橋總數的20%。而在10年前,這種手術方式在美國才僅有零星報道。在我國,這一新的手術方式發展得更為迅速,1996年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首次開展非停跳搭橋術;而據中國冠脈旁路移植術注冊登記研究資料表明,目前非停跳搭橋術已經占到我國總體搭橋例數的77%。
停跳理由非停跳手術遠期心血管事件多
盡管非停跳手術被越來越多的醫生和患者接受,我們仍然不時聽到反面的聲音。Legare醫生在著名的《循環》雜志上就曾指出,他們研究小組的一項隨機雙盲臨床研究並未發現非停跳手術早期結果優於停跳搭橋手術。Wijeysundera博士也在一項荟萃研究中指出,既往關於兩種搭橋手術方式比較的文獻結果存在差異。總體來講,回顧性研究傾向於非停跳搭橋術早期結果優於停跳手術,而隨機雙盲臨床研究則不支持這一觀點。因此,患者早期是否能從非停跳手術中獲益並未定論。
不僅如此,一些發表在權威雜志上的文章對非停跳手術遠期的結果也提出了質疑:紐約州立大學的Hannan教授對全紐約州搭橋病人進行的為期3年隨訪結果顯示,接受非停跳搭橋術的患者,其遠期需二次再血管化手術(搭橋和介入治療)解決心肌缺血的風險性增加。杜克大學Williams醫生也指出,雖然兩種手術方式對遠期死亡率沒有影響,但非停跳手術可導致遠期較高的二次再血管化手術發生。
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對以往實施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的病人進行長時間隨訪,其中最長隨訪時間達到9年。結果顯示,從近期結果來看,非停跳搭橋術在某些方面要優於傳統的冠脈搭橋術。但是,從遠期結果來看,接受非停跳手術患者發生遠期心血管事件風險要高於接受停跳搭橋術的患者。因此提出,在選擇手術方式時要綜合考慮病人的風險因素和遠期療效,對非停跳搭橋手術的應用要更加審慎。這個研究較以往的研究有較多的例數和更長的隨訪時間,結果就更具說服力。
關於產生以上差異的原因,已有不少文獻做了分析。非停跳搭橋手術雖然避免了體外循環帶來的一些缺點,但是在跳動的心髒上不太容易顯露心髒側面和背面的血管,影響了這些區域血管的再血管化。同時在心髒跳動的狀態下進行操作,手術的精確度或多或少受一些影響,這些原因可能導致了遠期結果的差異。
結語期待大樣本的全球研究結果
現代臨床醫學研究已經進入循證醫學時代,對於一種新技術的評價需要依靠臨床研究的證據。對於停跳和非停跳搭橋手術方式比較的研究,眼下還是缺乏強有力的臨床證據。既往的證據或者來自於小樣本的隨機分組臨床研究,或者是回顧性的臨床研究。
目前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學組織的全球多中心CORONARY研究就是比較停跳和不停跳搭橋手術的近遠期療效的最大組研究,全球有100多家單位參加了這個研究,我國也有10余家單位受邀參加。我們正拭目以待這一臨床研究的最終結果。
概 述 相信大家對於心率失常的表現跟治療有了一定的了解,至於做不做手術,那需得看患者的病情,詢問醫
高血脂有哪些症狀表現? 1、輕度高血脂通常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但沒有症狀不等於血脂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