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心肌梗死後,心室壁心肌全層壞死。約10~38%的病例壞死的心肌逐漸被纖維疤痕組織所替代,形成室壁瘤。病變區薄層的心室壁向外膨出,心髒收縮時喪失活動能力或呈現反常運動。
早在1881年對冠狀動脈梗阻、心肌梗塞、心肌纖維化與左心室室壁瘤的演變過程已得到充分認識。60年代起左心室室壁瘤的臨床診斷進展迅速。1955年likoff、bailey即開展室壁瘤閉式切除術。1958年cooley在體外循環下施行首例室壁瘤切除術獲得成功。
心肌梗塞是指因持續而嚴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壞死。常是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及出血,血栓形成造成,冠狀動脈急性的完全性閉塞所致。臨床上主表現了突發的、持續嚴重的心絞痛。硝酸甘油治療不緩解,並可伴血壓下降,大汗淋漓,甚至有瀕死感。
常表現為突然的持續嚴重的心絞痛,在0。5至1個小時以上,可持續數小時,硝酸甘油治療不緩解,可伴有胸悶、憋氣、大汗淋漓、甚至有瀕死感。心率增快和血壓降低,可伴有惡心、嘔吐、上腹脹痛、腸脹氣。尤其是下壁心梗會伴有以上胃腸道症狀。可從發病第二天起體溫升高,約38度左右,很少超過39度。此外可有出汗、頭暈、乏力等現象。部分老年患者心梗臨床表現不典型,另外大約有42%的糖尿病病人無胸痛表現,可能與糖尿病並發神經病變與痛覺和傳導發生障礙有關。
心肌梗塞應當要及時的發病才行,盡早的發現才能及時的治療好心肌梗塞疾病,這對於後期並發症的預防是很關鍵的,如果不幸得了心肌梗塞並發左心室室壁瘤一定要及時的治療,否則會影響到患者的性命。
手術適應證:左心室室壁瘤體積較大,臨床上呈現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絞痛、室性心動過速和體循環栓塞者,均應考慮施行手術治療。心絞痛病例在切除室壁瘤時,應根據冠狀動脈分支病變情況同期施行冠狀動脈分流移植術。心力衰竭症狀嚴重,內科治療難於控制,室壁瘤體積大,占據左心室游離壁50%以上,冠狀動脈多支病變,以及非室壁瘤區域左心室心肌收縮功能普遍減弱的病例,外科治療的手術死亡率高,應慎重考慮。室壁瘤體積小,臨床上無明顯症狀者,一般可嚴密觀察病情發展情況,無需急於施行外科手術治療。
室壁瘤切除術操作技術:體外循環結合低溫下施行手術。前胸中線切口,縱向鋸開胸骨,切開心包,經右心房、右心耳切口插入上、下腔靜脈引血導管,升主動脈插入給血導管,阻斷升主動脈血流後作心髒局部深降溫,並於升主動脈內注入冷心髒停搏液。在心髒停止搏動之前,應避免觸動室壁瘤,以防血栓脫落,產生栓塞。室壁瘤與心包之間粘連疏松者可予分離,但如室壁瘤與心包膜粘連緊密、分離困難,則可連同心包膜一起切開室壁瘤,清除瘤腔內血塊和附壁血栓,此時可於左心室腔內填放紗布,以防血塊掉落入主動脈或左心房內。辨認二尖瓣、乳頭肌以及室壁瘤纖維疤痕組織與左心室正常心肌的分界面,距分界面約0.5cm處剪除室壁瘤。存留的室壁瘤邊緣纖維組織可用以加固左心室切口的縫合,並可盡量保留正常心肌組織。用生理鹽水清洗心室腔,吸淨血塊碎屑後,用粗絲線或1-0滌綸縫線兩層縫合左心室切口。第一層用帶有滌綸墊片的縫線作貫穿褥式縫合,第二層作間斷或連續縫合。心肌組織比較脆弱者,可在切口兩側各放置滌綸長墊片一條,襯墊加固縫合。縫合切口時應注意避免損傷乳頭肌,並盡可能保留冠狀動脈前降支不被縫線所結扎。室壁瘤病變累及部分心室間隔組織的病例,為了防止術後心室間隔反常運動,需同期加固或縫補纖維化薄弱的心室間隔,可將心室間隔瘢疤區縫合固定於左心室右側切緣的左心室壁再縫閉室壁瘤切口。心室間隔纖維薄弱區面積較大者,則需用間斷縫線折疊縫合薄弱區,或用織片縫合加固心室間隔薄弱區再縫閉室壁瘤切口,縫針應穿過織片前緣。
室壁瘤切口全部縫閉之前於左心室腔內注滿鹽水,排出殘留空氣。開放主動脈阻斷鉗之前,於左心室及升主動脈分別插入排氣減壓穿刺針。復溫到35℃以上,心跳恢復後,停體外循環,在右心室縫置起搏電極,便於術後處理心律失常。需同期施行冠狀動脈分流移植術的病例,在剖胸的同時,游離切取大隱靜脈備用。切除室壁瘤後先作遠側大隱靜脈冠狀動脈分支吻合術。取除主動脈阻斷鉗後,再部分鉗夾升主動脈壁,施行近側大隱靜脈升主動脈吻合術。
外科治療效果:近年來手術死亡率已降到10%以下,主要手術後早期死亡原因為急性心力衰竭、低排綜合征、嚴重心律紊亂和腦血管栓塞。術後症狀明顯改善,7年生存率為60~80%。冠狀動脈單支病變術後生存率比多支病變高。
導致穿透性心髒外傷原因有哪些? 1、高速異物所致的損傷高速異物通常指槍彈、彈片、尖刀等高速
概 述 心律失常有多種類型,包括了房顫,是一種持續性地心律失常,還有早搏,也就是專業上說的過早搏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