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提取3,010例病例進行了分析。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7歲,在研究期間該平均年齡無變化。
分析結果顯示,院內存活率從1987年的89%增至2010年的96%。在1987~2010年期間,高血壓(61%→69%)、高脂血症(50%→68%)、糖尿病(22%→24%)和肥胖(體重指數≥30 kg/m2)(33%→38%)等合並症的發生率顯著改變。
治療方面的改變包括,纖溶治療率顯著降低(28%→1%),再灌注/血運重建(64%→69%)、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51%→63%)和血管造影(76%→85%)應用率顯著增加。中位住院時間從5天降至3天,這一改變同樣顯著。
並發症發生率增加與治療方面的這些改變相關。在接受PCI治療的患者中,10%發生並發症,包括血管或出血並發症(6%)、卒中(0.3%)和腎衰竭(5%)。在血管或出血並發症中,63%為通路部位並發症,其中多數為腹股溝血腫。
接受纖溶治療的患者的並發症發生率較低(2%)。在接受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的患者中,2%發生相關卒中。在進行血管造影且進行或不進行再灌注治療的患者中,8%發生並發症。多數這些患者(5%)患有急性腎衰竭,其中3例患者需透析。其他患者出現血管或出血並發症。
561例患者(19%)出院後30天需再次住院,這些患者共住院643次:484例患者再住院1次,72例再住院2次,5例再住院3次。3%(87例)的患者在30天內死亡,其中19例在再次住院期間死亡。
再住院率在1987~1992年期間為23%,在1993~1998年期間為22%,在1999~2004年期間為22%,在2005~2010年期間為 19%。43%的再住院與心髒病發作或其治療相關,30%與此無關,27%與此的關系不明。再住院的最常見原因為缺血性心髒病(15%)、呼吸系統或其他胸部症狀(10%)、心力衰竭(9%)和心律失常(6%)。其他原因包括手術並發症(92%);液體/電解質問題(2%);以及低血壓、肺炎、栓塞/血栓形成、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各1%)。
在再住院的患者中,有24%進行血管造影,9%進行PCI。其中25%對相同血管進行再次PCI。在再住院的患者中,44例進行CABG手術。在進行血運重建的患者中,45%在首次住院期間曾接受藥物治療。
一些治療導致30天再住院風險顯著增加,主要是由手術並發症引起:
血管造影伴並發症:危險比(HR),2.40。
再灌注及血運重建,伴並發症:HR,2.12。
一些內科合並症也與再住院顯著相關:
糖尿病:HR,1.34。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HR,1.43。
心力衰竭:HR,1.12。
與既往的報告相比,COPD、糖尿病和貧血是MI和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的常見危險因素。這些危險因素對於未來有關預防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再住院的研究可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可以得知,治療心腦血管的手段日新月異,但是治療效果還有很大的提升余地。事實上,很多疾病的治療發展到最後不只是技術層面的問題,與技術相配的是治療理念和經驗,這關系到患者接受治療後的效果好壞。
概 述 心肌缺血也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病症,通常肥胖,不活動,經常吸煙飲酒的人發病率較高,若情況嚴重會
概 述 男朋友得了靜脈血栓,以前忙著工作沒怎麼關心過自己的身體,現在生病了,右腿都腫的跟被煮熟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