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在生物鐘的作用下,血壓24小時內也有所不同。
通常在清晨覺醒後血壓持續上升,上午8至10時達最高峰,隨後逐漸下降,下午3~6點稍有波動。人在入睡後,機體大部分處於休息狀態,新陳代謝減慢,血壓也相應下降,午夜至覺醒前血壓最低,血流緩慢,腦組織供血不足,血液中的某些凝血物質,如血小板、纖維蛋白原等,也極易粘附在血管內膜上,聚集成凝塊,特別是老年人有動脈粥樣硬化時,血管內膜粗糙,則更易形成栓子,阻塞腦血管發生腦梗塞,所以,腦梗塞發病以清晨為多。
由此不難看出,傳統的1日3次服用降壓藥不盡合理,而晚間尤其在睡前服用降壓藥更危險。如果能合理的選擇服藥時間,會加強藥物的效果,反之,若不注意服藥的劑量、時間等因素,可能會給患者帶來不應有的麻煩。
日本研究者兩年前就明確指示,老年高血壓需白天用藥。
我國也有人做過臨床觀察,將心得安的全日劑量,以每日3次給藥和清晨1次給藥的兩種不同投藥方法,進行療效觀察比較,結果兩種方法的降壓效果一致,這說明每日清晨投藥1次的方法,也能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而不良反應如頭暈、多夢、疲乏等較少見。
另有人給高血壓患者服用尼群地平,一組按傳統方法1日3次,1次1片(10mg),結果晝夜24小時各時刻的血壓均有降低,但其24小時周期節律性在時相上仍與未服藥時基本一致。另一組采取試驗方法,即清晨覺醒後服1次,給藥2片(20mg),發現血壓晝夜24小時周期性有所改變。
清晨覺醒後血壓較平穩,白晝上升趨勢得以控制,而夜間下降亦不明顯。這樣既可有效地控制血壓,減少腦出血等嚴重並發症,又避免了夜間睡眠時血壓明顯下降,從理論上推理可達到降低腦梗塞清晨發病高峰時的發生機率的目的。
由此可見,高血壓病患者清晨1次服藥,優於傳統的1日3次服藥方法,而且還可減輕多次服藥的負擔,避免漏服,便於長期堅持治療。
另外老年人服降壓藥應從從小劑量開始
老年人藥物代謝慢,這是腎的血流量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下降的緣故。據統計,成年期後每增加10歲,腎血流量減少10%。腎血流量的減少,使得腎髒對藥物的清除能力下降,給予老年人和青年人同樣劑量的藥物,老年人會因腎髒對藥物清除率降低,而血中藥物濃度升高。
另一方面,老年人患高血壓時,多伴有腎小動脈硬化及纖維化,使腎小球濾過率降低,明顯影響腎對藥物的清除作用。鑒於這兩方面原因,醫學專家十分強調老年高血壓患者,使用降壓藥時應從小劑量開始,這樣既能避免藥物在體內蓄積,又能避免過快降壓而導致低血壓。
同樣,在治療取得效果需要減藥時,也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步減藥。這是因為老年高血壓是慢性疾病,若驟然減藥很可能引起血壓反跳,出現頭痛、頭暈及交感神經興奮等停藥綜合征,重者甚至導致高血壓腦病、腦卒中的發生。
當然,以上所說的血壓上升時間並不是絕對的,每個高血壓患者都應根據自己的血壓監測及治療情況,找到自己服藥的最佳時間,這樣才可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診斷依據 1.發病年齡較高,有動脈硬化及高血壓等中風危險因素或有過短暫腦缺血發作。 2.多靜態發病,在睡眠中或睡醒後
專家介紹,臨床上治療心房顫動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下面專家為大家一一具體介紹,希望它們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臨床治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