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華心血管病學會最新公布的“中國部分地區慢性心衰住院病例回顧性調研數據”表明,近20年來,我國心衰患者的發病率沒有降低,治療仍以傳統老藥為主,而療效並不理想,心衰死亡率雖逐年遞減,但明顯高於同期心血管病病死率。
心衰不能只靠藥物治療
心衰是一種自行發展,不斷惡化的疾病,醫學界已經把該病列為本世紀心髒病要解決的兩大重要課題之一。為了解我國慢性心衰患者的診治狀況,為今後防治工作提供參考,中華心血管病學會對國內42家醫院1980、1990和2000年三個年段的10714人住院病歷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和比較。這次大樣本調研歷經3年,在國內尚屬首次。
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慢性心衰病患者60歲以上的占50%以上,同屬中老年疾病,其中男性多於女性。80年代導致心衰第一病因的風濕性心髒瓣膜病現已下降,而冠心病和高血壓所引起的心衰卻明顯上升,其中冠心病患者占半數左右。
住院期間治療心衰的藥物仍以洋地黃強心類藥、利尿劑、硝酸酯類等傳統老藥為主,三個年段使用比例分別為55.4%、43.2%和48.2%;而經臨床試驗證實,對心衰確有療效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β受體阻滯劑,3個年段使用率逐步上升,但升幅有限,其中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僅為40.4%;β受體阻滯劑更低,不足20%,遠不及歐美國家90年代60%~90%的使用率水平。
住院期間心衰死亡率,雖呈逐年遞減趨勢,但8.9%的總死亡率仍明顯高於同期住院心血管患者的總死亡率;死亡病因半數以上為泵衰竭,占59%;其次為心律失常和猝死各占13%;其他死因占14%。心衰患者病死平均年齡為(66.4±25.2)歲,明顯高於非死亡心衰患者;三個年段死亡患者平均病程分別為(141.6±122.2)個月、(103.9±40.3)個月、(51.3±79.4)個月,比同期總病例的平均病程約長10%~17%;與同期總病例的住院天數比較,無縮短趨勢。
多數循證醫學的資料證實,以往常規藥物不但不會延長心衰患者生命,甚至會使之惡化。20多年心衰治療的概念有了本質性轉變,已從改善血液流動力學觀點進展到生物學調整的觀點。
歐美國家的心衰治療指南明確指出,心衰患者應盡早使用和減少死亡率有效的藥物。去年,我國制定的心衰診治建議,也提出相同的觀點。但我國臨床用藥觀念依然陳舊,與國際治療水平有差距,所以導致心衰診治成為難題。
心衰患者要注意積極鍛煉
心理衰竭會導致死亡,當患者的心髒衰竭而再也無法有效泵血時就會導致心衰,到最後唯一的治療就是進行心髒移植。對於這一點患者要注意,心衰患者要經常進行鍛煉。
一般心衰患者多數為老年人,對於活動困難的慢性心衰患者,人們都認為患者少行動為好。但是研究人員指出,最近十年來,人們已經認識到不進行鍛煉只能是加速身體素質惡化,加重心衰病情。
心力衰竭的食療藥膳
心腎陽虛型
表現為水腫重在下肢或臍下,四肢清涼,心悸頭眩,小便短少,行動氣喘,舌淡少苔,脈沉細。宜食溫腎化水、利尿的藥膳。
苓桂術甘粥
原料:茯苓15克,白術6克,桂枝6克,冬瓜皮2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干姜6克,粳米50克。
做法:將茯苓、白術、冬瓜皮、桂枝、白芍、甘草、干姜煎汁,共煎3次,去渣取汁,與淘洗干淨的粳米共煮成粥,緩緩飲用。
功效:桂枝可溫腎通心陽,化水氣;茯苓、白術可健脾利濕;冬瓜皮利尿消腫;干姜,可溫胃以行水氣;白芍性微寒,有養肝柔肝作用;甘草可緩和桂枝、干姜的熱性。常服此粥,心衰腳腫、氣短心悸症狀可得改善。
參姜雞清湯
原料:人參3克,生姜6克,雞蛋1個。
做法:將人參及生姜切碎,入鍋中,加水煎煮至150毫升,去渣再加熱至沸騰時,將蛋清加入藥液中,調勻,空腹飲用。
功效:人參大補元氣,回陽救逆;生姜溫胃散寒,助人參升發陽氣;蛋清味甘,性平偏涼,既富有營養,又可緩參、姜之熱性。常食之對於以下肢水腫為主的心腎陽虛的右心衰患者,有一定益處。
心氣虛型
表現為喘促氣短、氣急、乏力,咳聲有哮鳴音,休息後好轉,常在夜間突然氣急,不能平臥,舌質淡,脈沉細無力。宜食補益心肺、補腎納氣平喘的藥膳。
蛤蚧人參粥
原料:蛤蚧粉2克,人參粉2克,粳米50克。
做法:先將粳米淘洗淨後煮成米粥,待熟時加入蛤蚧粉、人參粉並攪勻,趁熱服之。
功效:人參乃補氣之王;蛤蚧可補肺氣,定喘嗽,助腎陽,益精血,對於心氣弱而引起的肺腎虛損性的喘咳,可達到補益肺腎、納氣定喘效果。
小兒腦性癱瘓又稱小兒大腦性癱瘓,俗稱腦癱。自受孕開始至嬰兒期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育缺陷所導致的綜合征,主要
概 述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越來越好,可是生活習慣卻越來越差,現在很多人都得了心律失常,就在前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