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百科 >> 心血管疾病治療 >> 藥物治療 >> 吃降壓藥,別跟著感覺走

吃降壓藥,別跟著感覺走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高血壓病人僅憑“感覺”服降壓藥,即感覺不好時服藥,沒有什麼感覺時就不服藥;還有的病人甚至憑這種感覺調整藥物劑量,如果感覺不好就多服藥,沒有感覺時就少服藥或不服藥。那麼,這種憑感覺決定服用降壓藥以及調整藥物劑量的做法對嗎?

吃降壓藥,別跟著感覺走

  這些高血壓病人所謂的“感覺”,在醫學上稱為症狀,是指頭痛、頭暈、頸項板、肢體麻木等不適,是病人主觀上感覺到的異常。

  這些症狀的產生決定於疾病本身和病人兩個方面。

  一是,就疾病而言,如果病人血壓很高,當腦血流量驟然增加時,病人會有頭痛、頭脹等不適;而如果病人血壓過低,當腦供血不足時,病人也會有頭昏、眼花、耳鳴、視物旋轉等症狀。

  二是在病人方面,疾病產生的異常感覺是因人而異的。在臨床上,我們把疼痛分為10分(10個等級),最不痛為0分,最痛為10分。對分級為中度的5分痛,有些病人對疼痛不敏感,即使對分級為5分的疼痛,他只感覺到1~2分的疼痛,甚至一點疼痛也感覺不到。而有的病人對於疼痛很敏感,盡管只有5分痛,他也會感覺疼痛難忍,好像已到了10分疼痛。

  可見,影響感覺或症狀的因素很多,其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病人的主觀感覺。因此,憑感覺決定是否服用降壓藥是不可靠的,臨床上這種教訓很多,也很沉痛。有不少病人已經得了高血壓,但因為沒有什麼感覺,而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得了高血壓,也不治療,直到發生腦出血時,才有了感覺,但一切都太晚了。相反,有些高血壓病人,尤其一些更年期高血壓病人,盡管病情並不重,但精神緊張、焦慮,臨床主訴多、症狀多,而這些症狀絕對不能作為是否服降壓藥的根據。

  再說,高血壓病人的症狀與血壓水平並不總是相關的。有些病人血壓稍有升高,就有很多不適症狀。相反,有些病人血壓經常很高,卻沒有什麼不舒服,可能他們已經適應長期高血壓。這些血壓很高的病人經過治療後,一旦血壓下降,卻會引起頭痛等不適症狀,其原因可能與血壓下降幅度過大、過快或血壓波動有關,也可能與藥物本身不良反應有關。所以,憑感覺服降壓藥或增減降壓藥的劑量,是不科學的。

  還有血壓過高與血壓過低,有時症狀是一樣的。例如,血壓過高時可能有頭痛、頭昏,而當用降壓藥過量或血壓過低時,也可因腦缺血而出現頭痛、頭昏。如果將因血壓過低而引起的症狀誤認為是血壓過高,繼續服降壓藥,甚至增加降壓藥的劑量,就可能造成嚴重的不良後果,所以,憑感覺服降壓藥具有相當的危險性。

吃降壓藥,別跟著感覺走

  那麼,高血壓病人應該根據什麼服降壓藥、增減降壓藥的劑量呢?

  最可靠的是根據血壓水平,同時兼顧其他危險因素,在醫生指導下用藥。當確診為高血壓後,如果血壓經常在150/95毫米汞柱以上,應按時、規則地服降壓藥,尤其當血壓超過160/100毫米汞柱時,不僅要規則服藥,而且可能需要服2種或2種以上的降壓藥。如果血壓僅僅是偏高,而且有時還正常,這時是否需要服用降壓藥,就要看是否還有其他危險因素存在。如果這些病人除血壓較高以外,還患有冠心病、腦卒中、心肌肥厚、腎髒損害(蛋白尿)等,或者同時合並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最好提早服降壓藥,而且應堅持規則服降壓藥,使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至於增減降壓藥的劑量,則應視血壓水平高低而定,當血壓水平較平時增高時,可加服半片降壓藥,待血壓平穩後,維持原劑量。注意,高血壓病人作出任何決定都需咨詢醫生,千萬不要憑感覺隨意增減降壓藥的劑量,以免釀成惡果。

  

熱門文章
愛打鼾使高血壓找上男人

常常碰到一些中年男性高血壓病人,他們體胖、頸短、睡眠打鼾,服用多種降壓藥物治療後血壓仍然居高不下。但是其中一些病人治療了

心力衰竭什麼時候最危險?

拂曉時分,黎明即將來臨,大多數人也將迎來新一天的光明,但對那些心力衰竭症患者來說,這些時刻卻是最危險的。最近一項醫學研究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