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多種原因引起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致心肌供血不足的疾病,屬中醫“胸痺”、真心痛“等范疇。其發生多由於年老體衰、髒腑功能虛損、陰陽氣血失調,加之七情內傷、飲食不節、寒涼刺激、勞逸失度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胸陽不振,氣滯血瘀,痰濁內生,心脈痺阻而致病。其中,髒腑經絡氣血功能失調,人體陰平陽秘平衡被破壞,是發病的內因和基礎,而外因常為誘因,是發病的條件。
胸痺指胸部悶痛,甚則胸痛徹背、短氣、喘息不得臥為主症的一種疾病,輕者僅感胸悶如窒,呼吸欠暢,重者胸痛,甚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如《素問》雲:”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其病因病機責之於”本虛標實“,本虛者,因年邁體衰,秉賦不足,情志所傷,勞逸失調引起心之陰陽氣血不足。雖病位在心,但經過長期臨床實踐總結出,其發生與肝有密切關系。因為心與肝不僅在經絡上相互銜接,在五髒間也相互關聯:肝主疏洩,肝疏洩有序,則心平氣和;反之則氣郁血滯,心絡痺阻引發胸痺。肝藏血與心主血脈功能相輔相成;肝藏血功能失常,心血亦損,血脈瘀阻引發胸痺。從五行關系傳變看,肝病及心,即母病及子;心病及肝,即子病及母。可初步認為,”肝為起病之源,心為傳病之所”。標實者,情志刺激,肝氣不舒;膏粱厚味,釀生痰濁,痰濁亦可阻於脈中,妨礙血液運行,並可郁阻氣機,使瘀血、氣滯進一步惡化,而氣滯可影響血液運行和津液輸布,進一步加重痰濁、瘀血;氣滯,血瘀、痰阻、寒凝阻塞心脈而致胸痺心痛,其中情志失調居首,根據臨床常見心肝氣郁、易傷七情這一病理特點,從心肝論治冠心病,認為肝郁血瘀,痺阻心脈是關鍵病機所在。故治療以理氣活血立法,宣痺通陽,每獲良效,現舉例如下。
袁某某,女,56歲,漢族,已婚,退休。於2004年8月5日初診。
主訴:心前區疼痛,心悸,胸悶兩年,近一周加重。患者於兩年前因心前區疼痛,心悸,胸悶,入院治療,診斷為冠心病心絞痛,經一個月治療好轉出院。近一周來因家庭瑣事生氣後疾病復發,證見胸悶、氣短、心前痛、連及兩脅脹悶疼痛,心煩易怒、善太息、目脹、口苦、腹脹、便干兩日一行,察其舌暗紅,苔白少,診其脈弦滑。檢閱心電圖報告為:st段改變,提示心肌缺血。中醫診斷:胸痺。西醫診斷:冠心病心絞痛。
此患者發病因情志而誘發,且平時又常兼有心煩急躁、喜太息等肝郁氣滯之象,病人又為女性,肝病及心,肝氣不疏。郁怒傷肝,肝失疏洩,肝郁氣滯,血行失暢,脈絡不通,而致氣血瘀滯,心脈痺阻。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瘀滯不通則痛,而發為胸痺。故此病為氣滯血瘀,心脈痺阻所致,法當理氣通絡,活血化瘀。方擬血府逐瘀湯加減治之。
1 2 下一頁
因為它不易被查覺,知曉率僅有25%。高血脂在早期和輕度時幾乎沒有任何感覺,它的致病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
概 述 心絞痛是冠心病常見的症狀之一,它是由於血流量不能滿足心肌代謝的需要,暫時缺血缺氧引起所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