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及治療手段
2016年世界心髒病日的主題是“健康心髒選擇,綠色美好人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030年人均壽命將升至75歲,冠心病是人類致死第一元凶。在我國,冠心病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多發於45歲以上的成年人,但近些年來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冠心病如不及時治療導致的心肌梗死、使心肌大面積壞死,危及生命。
科普:冠心病
冠狀動脈是輸送血液到心髒的通道(類似於汽車發動機的油路),對保障心髒的健康至關重要。冠心病是冠狀動脈性心髒病的簡稱,主要是指因冠狀動脈狹窄、痙攣等原因導致心肌缺血、缺氧進而引起心肌損傷、壞死的一種心髒病。冠狀動脈漸進性粥樣硬化、狹窄是冠心病最主要、最常見的發病機理。
臨床上,冠心病通常被分為5大類:無症狀心肌缺血(隱匿性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髒病)和猝死5種臨床類型。臨床中,常常分為穩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
表現:心絞痛為典型臨床症狀
冠心病的典型臨床表現是因體力活動、情緒激動等誘發胸骨後、心前區疼痛,疼痛多呈壓搾性、絞痛樣或憋悶感,有時可放射至左肩、臂、小指或頸部、下颌等部位,持續幾分鐘至十幾分鐘不等,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藥物後可緩解 (即發作性心絞痛表現)。
部分患者表現無明顯臨床症狀,通常稱為隱匿性冠心病;或突然表現為心肌梗死,表現為胸痛更嚴重、更持久;冠心病猝死。如有這些典型臨床表現的患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誘發:常見危險因素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和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及時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進行干預,有助於預防和延緩病情的發展。
可改變的危險因素有:高血壓;血脂異常,包括總膽固醇過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甘油三酯過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等情況;超重甚至肥胖;高血糖甚至糖尿病;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煙、不合理膳食,比如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熱量等、缺少體力活動、過量飲酒,以及社會心理因素。
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有:性別、年齡、家族史。此外,與感染有關,如巨細胞病毒、肺炎衣原體、幽門螺桿菌等。
另外,冠心病的發作常常與季節變化、情緒激動、體力活動增加、飽食、大量吸煙和飲酒等有關。
確診:常用輔助檢查
疑診冠心病的人應進行相應的輔助檢查以明確診斷:
體表心電圖:體表心電圖是診斷冠心病最簡便、常用的方法之一。心絞痛發作時可出現ST段異常壓低,變異型心絞痛患者出現一過性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時的心電圖表現為ST段抬高/壓低、病理性Q波等。
心電圖負荷試驗:包括(平板)運動負荷試驗和藥物負荷試驗。對於安靜狀態下無症狀或症狀很短難以捕捉的患者,可以通過運動或藥物增加心髒的負荷而誘發可能存在的心肌缺血,通過心電圖記錄到ST-T的變化而證實心肌缺血的存在。
動態心電圖:可以長時間連續24小時記錄患者在日常生活狀態下心電圖的變化,如一過性心肌缺血導致的ST-T段變化等。
核素心肌顯像:核素心肌顯像結合運動負荷試驗可以顯示心肌缺血區、明確缺血的部位和范圍大小。
血液學檢查:心肌損傷標志物(如心肌肌鈣蛋白)檢測是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鑒別診斷的重要手段之一。
冠狀動脈CTA:心髒和冠狀動脈多層螺旋CTA成像是一項無創、低危、快速的檢查方法,已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冠心病早期篩查和診斷手段。
冠狀動脈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診斷的“金標准”,可以明確冠狀動脈有無狹窄、狹窄的部位、程度、范圍等,並可據此指導進一步治療。
治療:主要方法
冠心病的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改變生活習慣:低脂低鹽飲食,戒煙限酒,控制體重等。
●藥物治療:包括抗血栓(抗血小板、抗凝),抗心肌缺血(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和鈣通道阻滯劑等),調血脂穩定冠狀動脈斑塊(他汀類調脂藥)。
●冠狀動脈血運重建治療:包括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狀動脈內球囊擴張成形術、支架植入術)和外科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除此之外,出現並發症的冠心病患者還要增加相應的治療措施。藥物治療是所有治療的基礎,介入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後也要堅持長期的標准藥物治療。
對同一患者來說,處於疾病的某一個階段時可用藥物理想地控制病情,而在另一階段時可能單用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往往需要將藥物與介入治療或外科手術合用。
1、注意危險因素戒煙限酒早預防 冠心病往往有危險因素,在日常體檢時,如果出現了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險因素,就要提
心腦血管疾病是全身性血管病變或系統性血管病變在心髒和腦部的表現。其病因主要有4個方面:①動脈粥樣硬化、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