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經常會聽別人提起動脈硬化,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動脈硬化是非常的普遍的。但是對於動脈硬化很多的人還是不是很清楚,動脈硬化是什麼樣的疾病,很多人到現在還不是很了解,對於動脈硬化我們首先應該去了解一下動脈硬化的病因。再根據自身有沒有動脈硬化的前兆判斷自己身體各處的血管是否正常運作。下面我們就先看一下動脈硬化的原因吧。

動脈硬化是隨著人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血管疾病,其通常是在年輕時期發生積累,至中老年時期加重,發病。動脈硬化患者男性較女性多,近年來本病在我國逐漸增多,成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動脈硬化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壓,高血脂症,抽煙三大危險因子。其他與肥胖,糖尿病,運動不足,緊張狀態,高齡,家族病史,脾氣暴躁等都有關系。
(1)高血壓:高壓血流長期沖擊動脈壁引起動脈內膜機械性損傷,造成血脂易在動脈壁沉積,形成脂肪斑塊並造成動脈硬化狹窄,血壓不控制,心肌梗塞發生率約提高2~3倍,腦中風則約4倍。
(2)高脂血症:血中脂肪量過高較易沉積在血管內壁形成斑塊,造成動脈硬化狹窄。
(3)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脂肪代謝會出現問題,血液中運送脂肪的蛋白質(稱做脂蛋白)會產生變性,在運送過程中脂肪容易沉積在血管內壁形成脂肪斑塊。
(4)抽煙:香煙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會損傷動脈內壁,受傷的動脈內壁會卡住膽固醇,引起血小板堆積形成脂肪斑塊,同時,抽煙也會引起冠狀動脈收縮痙攣,減少血流量。
(5)缺少運動:運動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減少低密度脂蛋白,幫忙身體把多余膽固醇從膽道與腸道排出體外,避免過剩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內壁,此外,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管彈性,降低血壓,消耗過剩熱量,使身體脂肪比重減少,肌肉比重增加,而減輕體重,因此缺乏運動的人很容易得到粥狀動脈硬化。
(6)肥胖:肥胖或體重過重的人,心髒負荷加重,血脂肪不正常的機率也較高,因而增加粥狀動脈硬化風險,肥胖,易促發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胰島素阻抵抗症候群。
(7)過大壓力:人會因為壓力而增加腎上腺素的分泌,於是引起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傷害動脈血管內壁。
(8)家族史:指的是基因上的因素,使某些人早期就發生動脈硬化疾病遺傳,其原因仍未明,有的是嚴重高膽固醇血症,迭積在血液中,進而促發動脈硬化發生,有的是早發性高血壓,或是容易發生血栓等。
現在教大家如何早些認識腦動脈硬化某些征兆,加強自己的保護意識和檢測,將會對腦動脈硬化達到一定的效果,提前預防,莫等發生才後悔。希望對大家有用。
腦動脈硬化早期多呈現一種神經衰弱的症狀,醫學上稱為“動脈病性神經衰弱”,表現為頭痛、頭暈、頭部有緊箍和壓迫感,有耳鳴、嗜睡等症狀,記憶力減退,容易疲勞。
感情異常
腦動脈硬化早期易激動,缺乏自制力,隨著病情的加重會逐漸出現表情淡漠,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對人缺乏熱情。容易激動,有時無故悲傷或嬉笑、焦慮、緊張、多疑、恐懼。對工作有時消極怠工,有時歡快積極。
判斷能力低下
常表現為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想象力降低,處理問題不果斷,往往要靠別人協助處理,對突然出現的生活瑣事表現驚慌和憂慮。
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表現為皮膚劃紅症(皮膚被抓劃後可發紅並隆起),手腳發冷,全身及局部發汗,頭發早白、早禿。
行動異常
腦動脈硬化中後期可出現走路及轉身不穩,表現為步態僵硬、緩慢或行走不穩。
癫痫痙攣發作
局限性癫痫是腦動脈硬化後期的常見症狀,主要表現為身體某部位發生陣發性、痙攣性抽搐。有的病人可出現不自主的運動。嚴重者可因腦動脈硬化出血、血栓形成而出現昏迷癱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