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動脈硬化性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發現,與形成動脈硬化有關的因素有吸煙、血脂異常、超重和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而飲食不當,運動過少和這些誘發因素有著直接關系。若要防止動脈硬化,必須做到:第一,平衡膳食;第二,控制和治療高血壓、血脂異常和糖尿病等;第三,強調生活規律,避免精神緊張。如今動脈硬化有年輕化發展的趨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活不規律,工作生活壓力過大;第四,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久坐少動的生活方式也是動脈硬化的重要原因。
◇合理供應能量。攝入與消耗的熱量必須相平衡,最好把這種平衡保持在標准體重范圍內。如果超重,就不僅要減少熱量攝入,還應該增加體力活動,增加能量消耗。
◇控制食物中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每次進餐都要嚴格控制肉類食物。因為即使是最瘦的肉也含10%~20%的動物脂肪,應該從食用肉中消除多余的脂肪,把脂肪攝入量減少到最低限度。雞皮盡可能不吃或少吃,因為雞皮所含脂肪比例高。每星期內吃豬、牛肉不超過3次,其它時間最好是雞或魚(不包括水生貝殼類),後者所含的飽和脂肪酸少於豬、牛等肉類。少吃肝、腎和其它內髒,因為內髒中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和脂肪。
◇選擇合適的烹調方式。對肉或魚最好采取燒、煮或蒸,不要用油煎或炸。應用植物油烹饪,少用動物油和黃油烹調。
◇少吃甜食,不食或少食奶油、糖果或碳酸飲料,多吃標准粉,少吃精粉。這樣可以改善消化能力,降低熱量攝入,減少腸道對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
◇吃飯要定時,兩頓飯之間不要加零食小吃,如果非吃不可的話,可吃些蘋果、生胡蘿卜、餅干或其它脂肪含量低的食品。
◇飲咖啡、茶和含咖啡因的飲料要適當。
防動脈硬化多吃5類食物
大豆大豆所含脂肪主要為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減少人體動脈壁上的膽固醇沉積,對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很有幫助。大豆含有一種皂苷物質,可以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
木耳研究證明,木耳有抗凝血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阻止血栓形成,防止動脈硬化。
燕麥燕麥所含不飽和脂肪酸與可溶性纖維及皂苷等,可以降低血液中膽固醇與甘油三酯的含量,防止動脈硬化,調脂減肥,並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洋蔥洋蔥可降低血中總膽固醇,有良好的調脂減肥作用,因而被稱為“餐桌上最好的調脂藥”。洋蔥所含的二烯丙基二硫化物、硫氨基酸等物,不但有殺菌作用,而且對預防動脈硬化、腦血栓、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也很有益。
紅薯紅薯含有膠原與黏多糖,能抑制膽固醇在動脈壁沉積,保持血管彈性,使血流暢通,從而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便加緊殘害開國有功之臣,元帥徐達患了“背瘡”,最忌吃鵝肉,因鵝為“發物”,易動火發瘡。朱元璋別有用心地賜徐肥鵝一只,徐達明知其惡意,但又不敢違君之命,只好當場吃下,不久,徐達“背瘡”擴散而亡。此傳說雖不足為信,但了解“發物”還是有必要的。
“發物”與食物過敏
“發物”一說,在民間流傳甚廣,中醫也十分重視發物與疾病的關系,認為發物是指攝食後能引起舊疾復發、新病增重的某些食物。名醫秦伯未在《中醫對於病員的膳食問題》中說過:“凡能引起口干、目赤、牙齒腫脹、大便秘結等的荠菜、韭菜、香菇、金花菜等,都有發熱可能,俗稱發物。”忌口主要就是忌發物。
但是,查閱一般中醫書籍中卻未見“發物”一詞及其論述,只在有關食療的本草中找到一些“發物”的介紹。如:油菜苔,魏晉時《名醫別錄》說:“春月食之能發膝痼疾”;唐代《食療本草》說:“先患腰腳者,不可多食,食之加劇。又損陽氣,發瘡及口齒病”。芥菜,唐代《食療本草》說:“生食發丹石,不可多食”。諸竹筍,唐代《本草拾遺》說:“諸筍皆發冷血及氣。”蕺菜(魚腥草),魏晉時《名醫別錄》說:“多食,令人氣喘。”茄子,宋代《開寶本草》說:“凡久冷人不可多食,損人動氣,發瘡及痼疾。”紫菜,唐代《本草拾遺》說:“多食令人腹痛發氣,吐白沫。”鳢魚,宋代《本草衍義》說:“能發痼疾。”草魚,元代《延壽書》說:“能發諸瘡。”蝦,明代《食鑒本草》說:“動風熱,有病人勿食。”
現在看來,我國民間流傳的發物,與醫學所說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頗為相似。此類食物有:牛奶、雞蛋、羊肉、狗肉;魚、蝦、蟹、蛤、蚌、烏賊、鱿魚;蔥、蒜、韭菜、芥菜、香菜(胡荽)、芹菜;辣椒、胡椒、芥末、姜、酒;豆類、生花生、栗子、李子、番茄、黃瓜,等等。它們分別是一些富含蛋白質,或有腥氣的食物;動物性水產品,尤其是海產品;有特殊氣味,屬於傳統葷腥類菜品;辛辣、刺激的調味性食物;大豆等種子類食物和某些水果、生吃的蔬菜。這些食物與民間所指“發物”基本相符。此外,很少食用的外地或外國進口的食物,以及轉基因食物如大豆、番茄也可能引發疾病。
“發物”所引起的疾病,基本上或大多數與食物過敏症(食源性變態反應性疾病)有關。它是個體食入某一種食物後,由機體免疫機制調節所引發的不良反應。其表現是多樣的,也因人而異,不一定全部具備所有的過敏症狀。最常見的過敏表現為唇舌麻脹、惡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瀉等消化道症狀;荨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濕疹、瘙癢症、過敏性紫癜等皮膚症狀;偏頭痛、全頭痛、支氣管哮喘等神經系統、呼吸系統症狀。
雖然“發物”之說並無確切的概念,但是過敏卻能為人所理解,也得到醫學共識。所以,不妨把“發物”簡單理解為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因此,若要避免“發物”作祟,不妨試試以下方法:
◇對某種食物過敏、患有食物過敏症的人即應忌食或慎食該種食物。
◇當明確致敏食物時,即停止食用該種食物。經過一段時間,如3~4周後再試食;若不再出現過敏症狀,可繼續食用該食物。
◇生食容易致敏的瓜果等食物,可以改成熟食(煮熟、蒸熟,或炒食等)。
◇對牛奶、肉類過敏者,可先用相應的酶(如糜蛋白酶、乳糖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對食物進行處理,再食用。對牛奶過敏者可改食羊奶、馬奶,或用煉乳、奶粉代替。奶類都過敏者,則可改用豆奶、豆漿。
◇某些營養價值高而又需要經常吃的食物,可少量食之,如無症狀發生,可逐日增加食量,以不引起過敏為度。如此經過數周或數月,有些人可以達到正常人的食用量。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機體對某些食物不耐受雖與食物過敏不同,但與“發物”有一定聯系。如當人體小腸黏膜乳糖酶缺乏時,食入奶及其奶制品中的乳糖便不能在小腸中被分解和吸收,因此產生腹痛、腹瀉、腹脹、產氣增多等症狀;因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引起蠶豆不耐受等。這些在傳統觀念上都是很難與食物過敏區分開的。至於食物因污染有病菌、寄生蟲、有毒有害物質等而產生的食源性疾病,均不屬“發物”之列。
●腦梗患者從進入醫院的大門到開始靜脈溶栓的時間應盡量控制在60分鐘內,但在我國,該時間是發達國家的近兩倍甚至更長,老百姓
三歲看大兒時脾氣大中年心髒差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兒時的性格脾氣會影響一生。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