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REACH注冊研究顯示,在18957例卒中患者中,無冠心病或外周動脈疾病患者的10年風險預計接近20%;而NOMAS(北曼哈頓人群流行病學)研究也證明,卒中患者5年時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風險為9.8%,等同於冠心病的風險。
周玉傑教授介紹說,冠心病也是卒中患者的並存疾病,而無論其是否有冠心病史。國外研究發現,缺血性卒中和冠心病在老年患者中常常合並存在;有32%的冠心病患者合並卒中,56%的卒中患者合並冠心病。
卒中被視為冠心病又一等危症的原因還在於兩者共同的危險因素。周玉傑教授指出,卒中可干預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肥胖、體力活動少、飲酒等,這些因素同時也是包括冠心病在內的其他血管性疾病的共同危險因素。
中國是卒中大國,尤其是復發性卒中發病率位於世界之首。WHOMONICA項目報告顯示:中國北京的人群中,男女復發性卒中百分比達到27%,均高於其他國家。因此,“在預防卒中的同時,如何注意保護心髒,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實現心腦‘雙重保護’,顯得尤為重要。”周玉傑教授提醒說。
更多:介紹幾種抗血管硬化的食物,通過飲食調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血管硬化,從而達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目的。
動脈粥樣硬化:心腦的共同挑戰
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人們已經發現導致卒中和冠心病發生的“元凶”——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全身性疾病,也是冠心病和卒中發生的主要病理基礎。
研究發現,動脈管壁內的粥樣硬化斑塊會逐漸發展成血栓。如果血栓不穩定而從血管壁脫落,就可能被血流帶走並停留於循環的某一部位,特別是血管分叉處,從而引起循環阻塞。另一方面,逐漸增大的血栓本身也可引起動脈栓塞,從而引起急性血管事件的發生,如心肌梗塞、不穩定性心絞痛、心血管性猝死,以及缺血性中風、一過性缺血發作。
一項針對EUROPA、HOPE和PEACE研究進行的荟萃分析,共納入了29805名不伴心力衰竭或左室收縮功能異常的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結果表明ACEI顯著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死亡風險高達18%,降低卒中風險23%。
在06年的冠狀動脈及其他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CAD)二級預防指南中,ACEI被推薦為CAD二級預防的初始和持續用藥。2007年發表的ESC/ESH高血壓治療指南中,普利類藥物(ACEI)獲得最多推薦的10項適應症,其中包括了頸動脈粥樣硬化。
降壓達標是心腦“雙重保護”的基礎
除了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外,卒中患者還要對高血壓進行積極干預。高血壓是卒中最主要的獨立危險因素,據統計,70%~80%卒中病人都有高血壓或高血壓病史。即使平時無明顯症狀的高血壓,其發生卒中的機會也比正常人高4倍。此外,血壓每升高20/10mmHg,心血管疾病發病的危險性即增高一倍。
周玉傑教授指出,減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發生,進行心腦的“雙重保護”,均要以降壓治療為基礎。醫學研究會試驗(MRC)的臨床研究證實,65~74歲老年高血壓治療後,腦卒中發生率及死亡率均減少25%。UKPDS研究結果顯示,血壓降低10/5mmHg則大血管病變降低34%。
在2007年歐洲高血壓指南中,明確了降壓治療對於卒中患者的重要性。指南指出對於卒中患者,降壓治療能顯著降低卒中復發,同時也降低與心髒事件相關的風險。因此,合並卒中高血壓患者的目標血壓應小於130/80mmHg。
周玉傑教授指出,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血壓,目前越來越多的醫生推薦強化降壓治療方案,從而及早控制血壓,達到最大程度預防卒中復發和降低心血管發病和死亡率的治療目標。
引起中風的原因: 1、情緒不佳(生氣、激動) 2、飲食不節(暴飲暴食、飲酒不
一般來說患有腦梗塞是有原因的,下述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腦梗塞的具體患病原因具體有哪些?尋醫問藥專家介紹說一般情況下發生腦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