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科疾病 >> 其他常見疾病 >> 腦卒中 >> 胖人中風發病率高兩倍 心髒病患者當心腿中風

胖人中風發病率高兩倍 心髒病患者當心腿中風

  近年來,肥胖不僅僅關系到人的形象問題,重要的是給人體的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威脅,一項數據表明,胖人的中風發病率是普通人的兩倍以上,醫學表明,腦中風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它包括缺血性腦血管病和出血性腦血管病兩大類,有關研究資料證實,肥胖症與腦中風的發生有一定的關系。

胖人中風發病率高兩倍 心髒病患者當心腿中風

  另外,在中國古代醫學家很早就注意到了肥胖易中風的特點。《黃帝內經》中就有“消瘅僕擊,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說明肥胖人過食膏粱厚味,損傷脾胃,以致不能運化水谷精微,濕聚生痰、痰瘀化熱;或挾肝風上擾,或流竄經絡而致諸病叢生,強調肥貴之人是極易發生的人群。

  這些肥胖人為什麼易發中風呢?金元醫家劉完素在《素問玄機原病式》中說:“所謂肥人多中風者,蓋人之肥瘦,由血氣虛實使之然也。……故血實氣虛則肥”,說明機體內在的機能的紊亂、新陳代謝的不平衡是產生肥胖的原因所在。

  機體抵抗力的降低(氣虛)和血液粘度的增加(血實)是中風發生的重要病理改變所在。元代醫家朱丹溪認為肥胖人發生中風的體質特點是:“肥白人多濕”。近代醫家張山雷在《中風诠》中進一步強調“肥甘太過,釀痰蘊濕、積熱生風,致為暴僕偏枯,猝然而發,如有物使僕者,故僕擊而特著其病源,名以膏粱之疾”確因過食膏粱厚味、痰濕內蘊,最終會導致中風的發生。

  一、低血壓

  生活當中一般人認為中風是高血壓的事,認為自己血壓不高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這種看法不對:因為首先中風機制復雜,不僅僅血壓可引起中風,其他如血小板集聚度高,頸動脈硬化等也直接和中風有關。其次,血壓低引起腦灌注壓低,也會造成腦缺血。所以在臨床上,我們不把中風急性期病人血壓降得過低,一般200/95毫米汞柱放降壓處理。一般維持在160/90毫米汞柱左右是合適得。

  二、心髒疾病

  另外,中風也可是多種心髒疾病引起的。風濕性心髒病、亞急性心內膜炎、冠心病等疾病,都可能發生“腦梗塞”從而引起中風。例如,有冠心病的病人,發生腦中風的可能性比沒有冠心病的人要高出5倍。所以,要認真對待各種心髒病,積極進行治療。

  心髒病患者當心腿中風

  專家介紹,“腿中風”在醫學上被稱為下肢動脈急性栓塞。人體的動脈系統就像一棵倒置的參天大樹,沿途不斷地分叉變細。人體下肢正常的血液循環是:血液由心髒輸出,通過主動脈和兩側的髂動脈輸送至雙下肢。

  雙下肢皮膚、肌肉和神經組織的一切功能均有賴於動脈的血液供應。當動脈血流受阻時,其供應范圍內的皮膚、肌肉和神經組織就會受到缺血性損害,進而發生可怕的“腿中風”。

  在下肢動脈栓塞的患者中,有80%~90%的人患有心髒疾病。由此可見,來自心髒的附壁血栓是引起“腿中風”的罪魁禍首。因此,預防“腿中風”首先要科學治療心髒病。

  視力突減警惕眼中風

  臨床表明“眼中風”多發於老年人群,尤其是患有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病的中老年患者。這種中風比較突然,最重要的症狀,就是無痛卻急速地視力下降,很多患者都有這樣的經歷:眼睛本來好好的,一覺醒來,卻發現看不見東西了。

  導致“眼中風”的原發疾病,主要是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因此,一般來說,“眼中風”多發於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這些疾病的中老年人。但是,隨著動脈硬化人群的日趨低齡化,目前它的發作在青年人中也不少見。

  季節交替,氣溫變化較大的時候,往往是“眼中風”的高發時節,而凌晨時分,是“眼中風”的高發時間段。由於“眼中風”是致盲的危重急症,必須緊急診治。

胖人中風發病率高兩倍 心髒病患者當心腿中風

  教你10秒鑒別中風秘訣

  “中風”也稱腦中風、腦卒中,是由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導致以局部神經功能缺失為特征的一組疾病。腦中風嚴重危害我國中老年人健康。但對大眾而言,較為陌生的則是腦外中風,腦外中風造成的後果也可以相當嚴重,同樣不容忽視。

  一定要記住單詞“FAST”10秒鑒別中風

  專家介紹:“FAST”:F(Face臉):無法微笑,嘴巴或眼睛下垂;A(Arm手臂):無法順利舉手;S(Speech說話):患者無法流利對答或說話含糊不清。T(Time時間):若發現上述3條中的1條或多條症狀,應立即撥打120。此外還需注意其他中風症狀,如突然失明、吞咽困難、昏厥等。

熱門文章
秋季心腦血管保健要點

   據調查統計顯示:秋冬季節腦血栓、冠心病的發病人群占全年發病人群的比例高達69.5%。秋季的氣候特點就是氣

心肌梗死的發病機制

概 述 心肌梗死是一種由於心髒缺血缺氧導致的一種疾病,主要是由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冠狀動脈發生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