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風的發病率、死亡率比較高,除種族、遺傳、環境等因素外,飲食結構和營養因素是很重要的原因。糾正營養失調和進行飲食營養治療是防治中風的重要途徑。
營養失調易導致中風
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等是引起中風的重要原因,因此與其有關的飲食營養因素與中風也有密切關系。實驗研究證實,血清膽固醇過高,易發生粥樣硬化性血栓,引起中風。
營養失調,不僅僅是主要營養素數量之間的比例失調,一定程度上質量比數量的影響更重要。
如脂肪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比例失調或者蛋白質中優質蛋白低於總蛋白的50%以下易發生中風;飲食為高鈉、低鈣、低鉀,也易發生中風。
影響中風預後康復
中風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腦功能衰竭,病程中可伴發感染、消化道出血、腎功能障礙;
脫水劑、激素等應用,可引起水與電解質紊亂;輕症患者進食減少,重者禁食,飲食營養攝入明顯低於需要量。
中風患者在原有營養失調的基礎上,可能因攝入減少而加重,導致更為嚴重的營養不足,如果沒有足夠的熱能、必需氨基酸、磷脂和維生素等,會影響中風的預後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