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的原因
西醫認為中風與年齡(60~70歲老年人),不良生活習慣(吸煙、酗酒、肥胖、生活壓力大),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腦動脈炎、動脈硬化、膽固醇異常),糖尿病等因素相關。中醫認為主要是氣血虧虛,心、肝、腎三髒陰陽失調,加以情志、飲食、勞倦等誘因作用下,導致氣血運行受阻,氣血逆亂,風陽內動,痰濁蒙閉清竅而發病。
中風的高危人群
1.有高血壓、高脂血症、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病史或家族史者。
2.生活習慣不良,如飲食不當者,吸煙,酗酒,缺少運動者。
3.肥胖者與一般人比較,發生中風的機會要高40%。
4.糖尿病未能及時控制者。
5.60~70歲老年人,與20~30歲人相比,心排出量約減少20%~30%,直接影響腦灌注。
6.有上述現象的,遇事急躁易引起情緒激動者。
為什麼中風容易出現後遺症?
腦能量來源主要依賴於糖的有氧代謝,幾乎無能量儲備,因此腦組織對缺血、缺氧性損害十分敏感。大腦的運動中樞受損,就會出現偏癱;大腦的語言中樞受損,就會表現為失語;大腦的多部位受損,就會出現多個功能的喪失,甚至可能會出現癡呆;如果是急性的大面積腦損害,那就可能出現昏迷不醒的現象。延髓的生命中樞受到擠壓,那就可能發生呼吸-心跳停止而迅速致死。
中風是怎麼回事?
是由於大腦裡面的血管突然發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腦缺血、缺氧而引起。臨床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兩大類。缺血性中風是指腦供血動脈的堵塞,包括腦血栓形成(腦動脈本身長出血栓)、腦栓塞(通過血液流過來的血栓堵塞腦動脈)。出血性中風是指腦血管破裂,包括腦出血(腦實質內的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腦組織表面血管破裂)兩種。
中醫病因
祖國醫學認為中風的病因病理是復雜多樣的,主要是氣血虧虛,心、肝、腎三髒陰陽失調,加以情志、飲食、勞倦等誘因作用下,導致氣血運行受阻,氣血逆亂,風陽內動,痰濁蒙閉清竅而發病。
其主要病機歸納起來有虛火風痰氣、血六端,其中以肝腎陰虛為最根本。由於久病體虛或年老體衰,致正氣不足,腠理空疏,衛外不固,外邪乘虛而人中,使氣血痺阻肌膚筋絡失濡;或因痰濁素盛、外風引動痰濕流竄經絡而致中風。或年老腎虛、思慮過度、氣血虧損,以致真氣耗散,元氣衰憊,復因調攝失度,虛風內生、氣血上逆、神明失用或發中風。
《雜病源流星燭·中風源流》雲:“人至五六十歲,氣血就衰,乃有中風之病。”由於飲食不節,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郁化熱,阻滯經絡,上蒙清竅,或肝陽素旺,橫逆犯脾,脾失健運,內生痰濁,或肝郁化火,煉液成痰,以致風挾痰火,橫竄經絡,蒙敝清竅而成中風。《素問·通評虛實論》雲:“僕擊、偏枯……貴人則膏粱之疾也。”另外,暴怒傷肝、致肝陽暴動,引動心火、風火相煽,氣血並走於上則神昏而卒中,跌倒無知。《素問玄機原病式·六氣為病》雲:“所以中風癱瘓者……由於將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腎水虛衰,不能制之,則陰虛陽實,而熱氣怫郁,神心昏冒,筋骨不用,而卒中無所知也,多因喜怒思悲恐之五志有所過極而卒中者,由五志過極,皆由熱甚致也。”
西醫病因
1.短暫腦缺血發作是一種多因綜合症,其主要病因是主動脈一顱腦動脈系統的動脈粥樣硬化,其余還有如頸椎病,顱內動脈炎、低血壓、動脈痙攣、血粘度增高等。
2.腦血栓形成最常見的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常伴有高血壓,高血壓與動脈硬化相互促進。高血脂症,糖尿病可加速腦動脈硬化等血管病損的發展。其次的病因為腦動脈炎,這包括現時較少見的梅毒性腦動脈炎和非特異性腦動脈炎。其他如結締組織病、巨細胞動脈炎、先天性血管畸形、腫瘤、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血高凝狀態等。
3.腦栓塞病因很多,根據栓子的來源可分為心源性和心外源性兩大類。各種心髒病均有產生栓子的可能,以風濕性心髒病瓣膜贅生物,附壁血栓脫落最常見。在瓣膜伴發急性或亞急性心內膜炎,心律失常時更容易發生腦栓塞。心源性栓子約占腦栓塞病因的60%~80%。主動脈弓及其他血管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動脈炎、動脈瘤、動脈創傷以其伴發的血栓形成,也是主要來源。其他系統的疾病如肺部化膿性感染,癌細胞集團,寄生蟲蟲卵,骨折後的脂肪顆粒,胸腔手術時血凝塊或肺泡的氣泡,誤由動(靜)脈注入的空氣或油劑,潛水員減壓過快時血液中所釋出的氮氣進入顱內血管,都可成為栓子。
4.腦出血腦動脈硬化與高血壓往往同時存在,相互促進,構成腦出血最主要的病因。其他少見的病因有:腦內小的先天性動靜脈畸形或動脈瘤破裂,腦動脈炎性管壁壞死,腦瘤出血,血液病並發腦出血,抗凝藥物誘發等。
5.蛛網膜下腔出血主要為位於顱內腦底部的先天性動脈瘤、動脈硬化性動脈瘤和腦表淺部動靜脈畸形破裂出血直接進入蛛網膜下腔所致。其他如腦出血後血流穿破腦室或皮質,間接流入蛛網膜下腔。
(實習編輯:譚超堂)
骨髓造血衰竭及全血細胞減少的綜合征”。血液病醫學泰斗李文雨指出:“再障致死率較高
現如今,腦卒中已經出現“年輕化”的趨勢,年輕人患腦卒中的危險因素除了高血壓、酗酒、吸煙、夜生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