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風,人們往往都會聯想到腦中風、眼中風,卻鮮有人知道腸道也會“中風”。日前,杭州就有一名八旬老伯因突發腸中風而險些喪命。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郅敏副教授提醒,腸中風是缺血性腸病的俗稱,好發於老年人,以男性為主,尤其伴有動脈硬化及心腦血管方面基礎病的老人,更應提高警惕。
“其實,腸中風並不罕見。2006年,年僅68歲的日本前首相橋本龍太郎就是死於這個疾病。”郅敏解釋,人上了年紀,動脈粥樣硬化情況很常見。而且,硬化不僅可能在心髒及腦血管發生,腹腔內動脈血管也會逐漸硬化,尤其是腹腔內的腸系膜上動脈和腸系膜下動脈。“這兩根血管可是供給腸道血液的重要命脈。”郅敏說道。如果這兩根血管因硬化嚴重,被血栓阻塞,導致腸道血液灌流不足,就會使某段腸道因缺血而發生潰爛、壞死、出血。因為和腦血管發生阻塞稱為“中風”的機制類似,所以俗稱“腸中風”。
腹痛和便血是腸中風最突出的表現,有時可以自行緩解,但又會反復發作,病情遷延數月甚至更長。除此之外還可能有惡心、嘔吐、腹瀉、便秘、日漸消瘦等症狀,急性期還會伴有腹部劇烈性絞痛。輕者腹痛反復得不到緩解,重者發生腸壞死,不得不接受手術治療。
因此,在便血期的急診內鏡檢查,是早期診斷的關鍵。郅敏提醒,60歲以上有動脈硬化的老人一旦出現便血和腹痛,或近期經常飯後腹脹、隱痛,服用消化藥無效,且反復發生,體重呈下降趨勢,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控制“腸中風”急性發作。
而預防腸中風,最主要的還是控制動脈硬化。老年人應定期復查血壓、血糖等相關指標,檢查血脂成分、血液流變等項目,控制好飲食結構,營養均衡,飲食應清淡,少吃動物性脂肪,控制好體重。
(實習編輯:徐建霞)
臨床上很多高血壓病人特別是肥胖型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較多的伴有高血壓。發病主要原因與高級神經活動障礙
1)頭痛:見於大多數病人,驟發劈裂般”劇痛”,可向頸、肩、腰背和下肢延伸。&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