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氣轉涼,夏日裡的“沒胃口”漸漸不再出現,對於葷腥的肉類似乎又點燃了興趣。有些人甚至認為,因為在炎熱的夏季,人們往往會食欲不振;加之晝長夜短,體能消耗大,得不到充足的休息,身體會消瘦。而秋季是適宜進補的季節,補食一些營養易消化的肉類,能給身體補充能量。不過,肉類往往給人油膩之感,那麼,秋季裡,怎樣吃肉才會營養健康?不妨聽聽營養專家的建議。
要控制吃肉的量
現代人其實並不缺肉,過去有“貼秋膘”的傳統,但現在已明顯不適合人們的生活節奏。天氣轉涼,確實更有吃肉的食欲,但吃肉的量一定要控制。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一般情況下,成人每天攝入紅肉不要超過75克,魚蝦等白肉不要超過100克。如果體質虛寒、貧血的人,可以在秋季選擇增加一點紅肉的攝入量,比如吃一些清炖的牛肉,少量吃一些羊肉。同時,建議吃肉宜換著花樣吃。
北京秋天較短,很快冬季就會到來,體型偏瘦者,可選擇吃脂肪含量多的紅肉,增加御寒的能力,但時下這樣的人其實並不多見。多數人為了控制體重,還是建議選擇白肉多於紅肉。
不過,需要特別提出的是,秋季是螃蟹大量上市的季節,螃蟹也是白肉,但並非人人都適合吃,而且不能多食和貪食。因為螃蟹性寒涼,蛋白質、脂肪含量高,尤其蟹黃膽固醇含量也很高,高血脂症的人一定要淺嘗辄止。即使是普通人,吃螃蟹也要有講究,應該搭配姜汁一起食用。一般情況下,大的螃蟹最好不要超過一只,小的螃蟹不要超過兩只。
肥肉能吃嗎?
對於人們又愛又恨的肥肉,營養學會有關專家介紹,肥肉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其中,飽和脂肪酸與其他脂肪酸一樣,除了參與構成人體組織外,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供給能量。肥肉可以吃,但一定不要過量。
很多人往往忽視了一些隱形的肥肉。比如排骨脂肪含量高達30%,但其脂肪“不動聲色”地分布在骨棒四周,並深入肌肉紋理當中。這樣的肉,盡管膽固醇和能量相當高,人們卻總是愛不釋口。
合理烹饪享健康
要想享受肉的美味,還不想捨棄健康,除了量要控制外,烹饪上也需要技巧和智慧。肉類往往是膳食中脂肪的來源,但不同的肉類,脂肪含量差異很大——從雞胸肉、牛踺子肉的低於5%,到豬排骨、肥牛片、肥羊排的30%以上。同時,根據烹調方法的不同,成菜中脂肪含量的差異也非常大。那些需要油炸、油煎、紅燒的烹調方法往往會讓本來脂肪低的肉類提高脂肪含量;而白煮、清炖、烤箱烤等方法不僅不會提高脂肪含量,對於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來說,還能令其“出油”。
以清炖舉例,很多人可能很少選擇這一方法來烹饪肉菜,但清炖其實也能做出美味。
所謂清炖,就是不加油,直接把肉放入鐵鍋或砂鍋當中,加入適量的冷水,水量不用太多,能淹沒肉即可。至於肉下鍋之前是否需要用沸水焯燙一下,得看肉的品質和種類,以及烹調的目標。一般來說,新鮮雞肉是無需提前焯燙的,優質新鮮牛羊肉也不需要。但是,大部分豬肉,或者質量不太滿意的牛羊肉,就最好先做焯燙處理。
煮炖時,在鍋中加入香辛料,比如姜片、花椒、桂皮、月桂葉等,按照不同肉類食材來調整用量。一般來說,豬肉味臊,需要加入一兩粒大茴香;牛肉味正,加姜片、月桂葉和少許小茴香即可;雞肉除了姜片和月桂葉之外,可以加幾粒花椒,味道更香些。當然,這些都可以按個人喜好進行調整。但調味料不宜過多,以免奪取肉的本來香味。
調料加好之後,大火燒開,然後改成微火慢炖。雞肉需要半小時,豬肉需要一小時,牛肉需要更長的時間,一直到湯香氣撲鼻,肉柔軟好嚼為止。此時才加入鹽、雞精、胡椒粉等進行調味,然後上桌食用。
除了清炖,白煮等方式也可以,看個人飲食愛好。
你家也做過隔水炖嗎?
隔水炖多半也屬於清炖,常用於保健食材的制作。它是把食材放在有蓋的小陶罐或瓷盅裡,然後放在蒸鍋當中長時間蒸炖的。這種炖法香氣不會散失,味道自然也好,只是量太小。
推薦菜譜:
花旗參烏雞湯
材料:烏雞半只,花旗參10克,紅棗4粒,姜適量。
做法:1、烏雞清洗干淨,切成大塊;生姜切片;紅棗去核;花旗參沖洗干淨;2、把烏雞放進鍋裡,用炖盅量出所需水量,需要幾碗湯就放幾碗水;3、不用蓋鍋蓋,大火煮至水開即可關火,然後撇干淨浮沫;4、把花旗參、紅棗、姜片等分別放進准備好的炖盅裡;5、把撇干淨浮沫的烏雞和水分別也裝進炖盅;6、取一平底的大鍋,放進炖盅,加入齊炖盅1/3處的水;7、大火煮至水開後,轉中小火炖3個小時,中間要看火,因為鍋裡的水會干的,要加水2-3次;8、炖好後,放少量鹽調味即可。
(實習編輯:徐建霞)
(1)急性腦血管病:中年以上,急性起病,既往有”高血壓”、”糖尿&r
清晨,人們容易出現脈搏加快、血壓升高、心髒供血不足等情況。而在這段時間劇烈運動,會給心髒增加額外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