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顧名思義就是心房顫動,目前已是慢性心髒病患者的一個重要並發症,如果不及時治療糾正房顫,血液在心房內淤滯,就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脫落流到大腦就容易造成腦梗塞即腦中風。我國腦中風的發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其中一個原因就與房顫患者對自己的疾病所帶來的危害不了解、甚至誤解有關。下面就臨床上房顫患者的一些不正確的觀點進行說明。
誤區1房顫無需及早診治
房顫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心悸、胸悶、頭暈,甚至昏倒。
2、增加血栓與中風的危險。房顫時心房喪失了充分有效的射血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內淤滯,進而形成血栓。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中風病人許多是由房顫血栓所致。
3、長期的房顫會導致心髒擴大和心力衰竭。
另外,房顫往往合並其他心髒病,如冠心病、風心病、心肌病等等。因此,房顫患者應及早到醫院進行診治。
誤區2持續性房顫比陣發性房顫患者症狀要好,病情要輕
在房顫早期,患者自覺心慌明顯,心跳時快、時慢,症狀十分顯著。當轉為持續性房顫後,因長期對快心率的耐受或持續性房顫心率相對緩慢,上述症狀反而好轉。這部分患者很容易誤認為自己房顫好了很多,忽視了治療。其實,這部分患者恰恰是最危險、最需要正規治療的房顫病人。
房顫的發展規律是從陣發性房顫逐步過渡為持續性房顫的,持續性房顫是該疾病的相對中晚期,並發症的發生率顯著增加。包括心力衰竭、血栓形成,腦中風等。一旦持續性房顫患者到再次出現明顯症狀時,大都合並了嚴重的並發症。在臨床,許多陣發性房顫患者就是一等再等,直至轉變為持續性房顫後,又忽略了進一步的治療。最終,因為嚴重的偏癱或氣急,才接受正規的治療,這樣預後都非常不理想。其實,房顫的治療和其他常見疾病相同,都應該及早治療。在早期陣發性房顫時,若進行正規、系統的抗房顫治療,特別是房顫的消融治療,房顫是可以根治的。對於已經轉為持續性房顫的患者而言,只要不因為自身症狀的好轉而忽視了治療,在產生嚴重並發症之前,也應及時就醫,正規治療。
誤區3房顫患者阿司匹林抗凝效果與華發林效果相當
房顫中風的危險是正常心律者的5-6倍。是房顫患者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預防房顫引起的中風事件是房顫治療中重要的一環。目前預防房顫血栓形成的藥物有抗凝藥物(華法林)和抗血小板藥物(阿斯匹林)兩大類。臨床上公認華法林的療效優於阿司匹林,而且有研究認為阿司匹林需每日300毫克以上才有效果。房顫患者中采取抗凝治療的比例較低,大部分患者口服小劑量阿司匹林(50-100毫克)抗凝治療。研究顯示,房顫的抗凝治療中,僅2.7%患者服用華發林,37%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由於華發林抗凝治療需要定期驗血監測,限制了其廣泛使用,但從預防栓塞角度而言,尤其對高危患者(中風史、高齡並有高血壓等),推薦首選華發林抗凝治療。即使正規口服華發林抗凝治療,部分房顫患者仍有發生栓塞的風險。近幾年隨著房顫消融技術的提高,目前的治愈率可達90%,有望無需抗凝藥物,從根本上解除房顫患者的栓塞風險。
誤區4老年人房顫導管消融風險高,安全性差
老年人體質較弱,合並慢支、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病等,不少人認為老年人房顫導管消融風險較高,其實這是對房顫導管消融手術方式不了解造成的。所謂導管消融其實是一種“微創”的介入操作。只需在局麻下,穿刺靜脈,提供血管入徑即可,只留有針眼大小的皮膚切口。導管送入心髒對引起房顫的病灶進行消融,手術需要2小時左右,手術後穿刺部位僅需要沙袋壓迫6小時即可,老年人能很好的耐受。
房顫發病人群主要集中發生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因此臨床工作中老年人房顫占導管消融房顫80%以上。從國內外大的電生理中心實踐來看,消融安全性很好,嚴重並發症發生率實際上小於1%。我院電生理中心迄今已完成房顫導管消融逾600例,最大年齡為82歲,其中包括了合並各種慢性疾病的老年房顫,說明老年人房顫也可安全有效地進行導管消融治療。
誤區5瓣膜置換術後的房顫患者無需治療
器質性心髒病合並房顫的發生率較高。據報道,風心病中合並房顫的發生率高達30%以上。當風心病患者進行瓣膜置換術後,解除了瓣膜的狹窄,擴大的心房應該回縮,理想的情況是回縮至正常大小。但如患者合並房顫,這些風心病患者進行瓣膜置換術後,擴大的心房不但不回縮,而且繼續擴大,最後心衰。這樣,患者受了開胸手術的痛苦,花了很大費用,也無法達到滿意的臨床效果。瓣膜置換術後的房顫患者也須要對房顫進行及時正確處理。最正確的方法是采用導管射頻消融治療。我院已為近百例這類患者進行了房顫的導管消融術,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誤區6器質性心髒病患者的房顫不能根治。
器質性心髒病(如風心病、心肌病、甲亢型心髒病、高心病、冠心病等)患者同時並存房顫非常多見。由於抗房顫藥物對於這類患者療效更差,很多患者認為,自己在原有器質性心髒病基礎上一旦又發作了房顫,只能通過藥物來控制一下心跳頻率。殊不知房顫發作更加重心髒負擔,恢復窦性心律對他們尤為重要。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成熟的房顫外科治療(左心房迷宮術)成功率幾乎均在90%以上,提示器質性心髒病不是影響房顫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三維標測系統指導下的環肺靜脈線性消融是與外科迷宮術理念極為接近的一種介入方法,由於其創傷小、臨床根治率高(已經達到80%,二次消融可達到90%)的特點,在我院已經成為臨床首選的治療手段,而藥物僅僅是輔助治療的措施之一。
誤區7房顫患者只能藥物治療
大多數房顫患者首先選擇藥物治療,尤其是陣發性房顫患者。常見的藥物為心律平、莫雷西嗪、倍他樂克、地高辛、可達龍等。這些藥物可能會對房顫患者的症狀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經長期觀察發現,這些藥物的作用是暫時的,達不到根治的目的,而且,這些抗心律失常藥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長期服用者。近幾年來導管射頻消融為房顫的根治帶來了光明的前景。我院自1999年開展房顫的導管射頻消融以來,為600余例房顫患者進行導管射頻消融術,達到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特別是2004年引進三維標測系統後,成功率更是極大提高。陣發性房顫的成功率近90%,慢性房顫的成功率80%以上。在我院已經成為臨床首選的治療手段。
誤區8快-慢綜合征患者只需起搏器治療
快-慢綜合征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快-慢綜合征是心跳一會快、一會慢,快的時候為心髒亂跳-房顫,慢時心跳為40-50次/分。這種情況患者會選擇安裝起搏器,但是患者不知道這種心跳快和心跳慢的關系。如果患者平時心跳不低於55次/分,而且無心跳慢的症狀,那麼患者出現心跳慢是由心髒亂跳-房顫所引起。如果沒有心髒亂跳-房顫,也就沒有心跳慢。患者選擇安裝起搏器只能解決心跳慢的問題,而不能解決心髒亂跳-房顫的問題。因此,只有根治心髒亂跳-房顫才是最根本的方法。我院已為數十例這類患者進行了房顫消融術後,根治房顫後起搏器也無須更換。
概 述 白領現在是人們所追求的一項職業,因為上班是比較輕松,而且平時也可以自由的搭配自己的服裝,平
靜脈曲張幾種常見的治療方法 一、靜脈曲張的藥物療法 藥物主要代表有愛脈朗、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