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科疾病 >> 其他常見疾病 >> 其他綜合 >> 四十歲以上男性謹防心絞痛

四十歲以上男性謹防心絞痛

  心絞痛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的、暫時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以發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適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症。其特點為陣發性的前胸壓搾性疼痛感覺,可伴有其他症狀,疼痛主要位於胸骨後部,可放射至心前區與左上肢,常發生於勞動或情緒激動時,每次發作3~5min,可數日一次,也可一日數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劑後消失。本病多見於男性,多數病人在40歲以上,勞累、情緒激動、飽食、受寒、陰雨天氣、急性循環衰竭等為常見的誘因。

四十歲以上男性謹防心絞痛

  心絞痛時要及時做哪些急救

  一般心絞痛發作歷時短,患者往往來不及找醫生,只要立即休息和用藥就能很快緩解。實際上只要隨身攜帶著有效的藥物,就沒有必要每次發作都找醫生。但是,如發生下述情況,則應該盡快找醫生診治。

  (1)初次發病

  如果以往從無此類症狀,第一次發生可疑心絞痛時,應盡早請醫生診斷。首先是要確定到底是不是心絞痛。為此,當然免不了要做心電圖和其他必要的檢查。假如是心絞痛,應該休息幾天,爭取病情平穩好轉,並找出對自己有效而副作用小的藥物。其次是患者應學點知識和從醫生那裡獲得針對病情的最佳生活方式和工作限度方面的建議。

  (2)發作情況有改變

  所謂改變,包括心絞痛發作的誘因、頻繁程度,疼痛的性質、嚴重程度、歷時長短以及對藥物的反應等方面。比如,原來只是在勞累或激動時才發病,突然在安靜時,甚至在並未做惡夢的平靜睡眠中發病;原來發作很輕,休息後很快就好,而現在休息不能緩解,甚至用藥後效果也不理想;和以往相比,疼痛時間延長,程度加重,發作時有明顯虛弱感如面色蒼白、出大汗、四肢發涼;原來發作次數少,幾天或幾周發作一次,而現在一天發作幾次甚至十幾次等等。總之,凡是出現了與以往不同的新情況,最好都能及時找醫生看看。

  心絞痛發作情況的改變與冠狀動脈器質性病變的程度不一定有關系。有時是臨時附加了痙攣的因素,稍加處理即可恢復到原來的情況。但有時則是反映病情有發展,如發生了小的血栓栓塞或冠狀動脈壁出血、夾層形成,是心肌梗死前的征兆,甚至是心肌梗死的早期表現,及時就醫可以減小梗死范圍或防止梗死形成。因此,了解道這些知識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心絞痛不能盲目“介入”

  隨著介入技術及心血管藥物治療的發展,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究竟選擇藥物抑或介入治療給臨床醫生提出了新的問題。患者在考慮是否接受介入治療前,應該考慮4個問題:

  是否需要介入治療?

  有糖尿病嗎?

  哪種介入治療方式較好?

  身體、經濟能力是否允許?

  患者需要考慮症狀、病變和是否存在可逆性缺血。若上述情況都不十分明顯則應采用藥物治療。而對於糖尿病患者,應考慮需要更為強化的藥物治療結合介入治療。同時,應用糾正危險因素結合抗缺血治療可使50%以上的穩定性冠心病患者緩解症狀,並可穩定甚至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具體的措施包括:A(阿司匹林和抗缺血治療)、B(控制血壓)、C(戒煙和調脂治療)、D(飲食和控制糖尿病)、E(教育和鍛煉)。藥物治療包括抗血小板治療、β阻滯劑、鈣拮抗劑、ACEI、降糖藥物和他汀類。

  進入21世紀,雖然介入治療治療的適應證已極大拓寬,但是適應證的合理選擇依然是因人而異:一方面與患者、病變直接相關,另一方面也直接與施術者的技術水平相關。根據患者和病變特點,結合醫生個人技術水平和經驗來選擇恰當的適應證,這是保障患者權益和使介入治療合理化的關鍵因素。

  總之,目前對於所有的穩定性心絞痛患者,應接受綜合治療,片面強調任何一種治療手段均有不足之處。藥物治療、介入治療或冠脈旁路手術這些治療方法之間的關系應該是相輔相成,而不是矛盾或沖突的。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醫生的診斷,配合醫院接受正規治療才是戰勝心絞痛最有效的方法。

  專家提醒心絞痛發作不要亂動

  首次發作心絞痛的患者,一般不會隨身攜帶急救藥品,遇到這種情況時不必過多擔心會發生危險,大多數心絞痛一次發作持續時間不超過10分鐘,在沒有藥品的時候,停止活動就地休息,保持平靜心態,是最有效的急救措施。如果持續心絞痛,應該及時呼叫120出診,而不是自己步行上醫院就診,否則容易發生意外。

熱門文章
心悸會不會有什麼後遺症

概 述 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不管做什麼都感覺到力不從心,做一點體力活就心慌心跳,精神緊張,也容易被

動脈硬化怎辦

概 述 一些患者在患上這個疾病的時候,不知道要怎麼進行治療,其實在我國現在的醫學技術的話,治療的方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