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負責心肌供血的冠狀動脈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造成血管腔狹窄或阻塞,引發心肌缺血或壞死冠心病意味著全身其他血管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動脈粥樣硬化。因此,冠心病患者還應同時關注血管健康,對全身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檢查十分必要。
頸動脈。頸動脈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常見部位,可導致頸動脈狹窄。表現為頭暈、眼前發黑、暈厥等,嚴重者可發生猝死。頸動脈狹窄與冠心病關系密切,約20%的冠心病患者患有頸動脈狹窄。頸動脈狹窄可以通過B超檢測,簡便易行。冠心病患者每年應至少復查一次頸動脈超聲,如發現明確狹窄,應進行干預。較輕時可服藥治療,嚴重時進行頸動脈支架或內膜剝脫術治療,可有效緩解狹窄,改善腦部供血。
下肢動脈。冠心病患者也易出現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粥樣斑塊導致下肢動脈狹窄時,可表現為雙下肢不對稱的皮膚溫度降低,皮膚顏色改變,足背動脈搏動減弱,血壓降低,較長時間行走後出現腿疼,導致跛行等。按照上述症狀,患者可自行發現該病。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可采用藥物或介入治療,與冠心病類似,植入支架後可有效緩解。
腎動脈。腎動脈是影響血壓調節的重要組成部分,腎動脈發生粥樣硬化並引起狹窄時,短期內可引起血壓升高,長期狹窄導致腎血流量減小,發生萎縮,最終可導致腎功能衰竭。冠心病患者出現高血壓時,應及時到醫院排查病因,若證實是腎動脈狹窄引起,應采取適當干預措施,如藥物治療、腎動脈球囊擴張術、腎動脈支架等。這樣不僅可治療高血壓,也可避免腎功能進一步損害。
主動脈。主動脈也可能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小斑塊對機體影響不大,若粥樣斑塊持續擴大,可能引起高血壓,如果進一步侵襲主動脈中膜,可能引起穿透性潰瘍,導致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等。雖然這些病發生幾率較低,但非常凶險。所以,冠心病患者胸部出現急性撕裂樣疼痛時,需要懷疑主動脈夾層,應立即就診。
表淺動脈如下肢動脈等可經B超檢查發現,每年應進行常規檢查,借此也可提示其他深部動脈的病變情況;對於其他不易檢查的動脈如腎動脈、主動脈等,也應警惕是否有相應症狀出現,及時采取干預措施。
動脈粥樣硬化的預防相當重要。冠心病患者應進行強化降脂治療,無論血脂處於什麼水平,在沒有肝功能障礙等禁忌證的情況下,均應服用他汀類藥物;吸煙是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的罪魁禍首,冠心病患者一經確診,即應戒煙;高血壓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並且會導致粥樣硬化斑塊破裂,甚至血管壁破裂,所以應該嚴格控制;糖尿病可導致血管慢性炎症,並損害血管內皮。臨床上看,糖友幾乎都會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所以,冠心病患者也應對血糖嚴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