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科疾病 >> 心肌梗塞 >> 關於心肌梗塞 >> 中國心梗急救面臨五大挑戰 比世界慢了一小時

中國心梗急救面臨五大挑戰 比世界慢了一小時

  聶紹平介紹,我國從患者達到醫院至球囊擴張開通血管的時間(即門-球時間或D2B)普遍超過120分鐘,而法國僅約為30分鐘。目前,歐美指南一致要求,D2B時間應控制在60分鐘以內,總缺血時間(從初次醫學接觸到血管開通)應控制在120分鐘以內。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治療是在一定的時間窗口內(一般為發病12小時以內)行急診介入治療(醫學上稱為直接PCI)。在歐美發達國家,急診介入治療的比率可高達80%以上。然而,在我國,即使在有介入條件的醫院,急診介入治療的比率也僅約30%。若按每年50萬例新發心肌梗死推算,全社會僅有5%的患者接受了急診介入治療。

  “根據《2013中國心血管病報告》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3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每10秒即有1人因此喪生;目前我國心肌梗死患病人數約250萬,每年新發患者至少50萬。在2001到2011年的10年間,心肌梗死住院人數翻了5倍,但院內死亡率卻沒有改變。與之相對的是,北京市急性冠心病事件院外死亡人數是院內死亡人數的2.61倍,占總急性冠心病死亡的72.28%,25-45歲急性冠心病院前死亡占總死亡的95%,其中64.8%發生在家中。”聶紹平又給記者們介紹了一連串觸目驚心的數字。

  這些數據無疑說明了,當患者突發急性心梗時急救的重要性。那究竟是什麼使我國的心髒急救比世界足足慢了一小時?聶紹平進一步分析,中國心梗急救面臨五大挑戰:

  一、患者就診延遲。心肌梗死死亡七成以上發生於院前,導致患者就診延遲的可能原因如下——糾結於醫療保險的覆蓋問題;沒有快速識別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管病變嚴重;嘗試自行治療,耽誤了就診;地理位置偏僻,轉運慢;患者為女性,症狀不典型;不願打擾別人請求援助等。

  二、急救體系尚待健全。中國僅有1/4的患者通過急救醫療系統(EMS)轉運,增加轉運途中風險。另外,現有指南一致認為,急性心肌梗死應選擇有直接PCI或急診介入治療能力的醫院首診,即便到達沒有急診介入能力的醫院,也應盡快轉診到有急診介入能力的醫院。然而,很多自行轉運的患者多選擇就近醫院,僅1/5根據急救資質選擇醫院。首診醫院選擇不當也是導致系統延誤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早期再灌注治療的比率較低。在中國,心梗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療的比率僅占5成,但在歐洲發達國家(如英國、荷蘭、芬蘭等),全社會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治療率都在80%以上,心肌梗死院內再灌注治療率甚至達到100%。

  四、院內再灌注治療時間普遍不達標。僅有7%的溶栓患者能達到從入院到溶栓開始時間(D2N)≤30分鐘,僅有22%的直接PCI患者能達到從入院到球囊擴張時間(D2B)≤90分鐘。

  五、PCI中心設施、團隊和服務模式有待改進。歐美發達國家救治模式和理念的變化值得借鑒,即轉運模式從就近轉運變為優先轉運;救治模式從藥物治療變為早期介入;救治體系由單一科室向胸痛中心轉化;救治時間的衡量標准由門-球時間變為總缺血時間。

  在活動的最後,聶紹平主任呼吁說,現在最應該做的,除了健全院前急救系統,還應該依托信息技術,建立完善的患者跟蹤體系——急救車、醫務人員跟患者一開始接觸,患者的信息就應該立即聯網,全程固定跟蹤。這樣一來,病人到了哪裡,做沒做手術,能不能做手術,轉到哪個醫院,用了多長時間,都會進入跟蹤體系,對於及時挽救患者生命有著莫大的幫助。在這方面,政府、醫療機構和全社會都責無旁貸,讓我們一起努力,“跟蹤每一個患者,珍愛每一個生命”!

(實習編輯:羅冉)

熱門文章
冠心病不治能好嗎

概 述 我自己都不知道怎麼了,總是出現很多不好的現象,我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好,總是覺得自己很不舒服

心髒病患者日常生活要如何預防病情發作?

1、小心“鹽”多必失  普通食鹽和味精、雞精的主要成分是鈉。過多的鈉成分會使大量的水分滯留在體內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