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液高凝狀態:血液組成成份改變而處於高凝狀態,是釀成靜脈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使血液處於高凝狀態有為數眾多的因素,而最常見且與血栓形成關系最密切的,首推各種大型手術。除手術外,許多因素都可以增加血液的凝固程度。嚴重脫水時血液濃縮,血細胞相對地增多;脾發除術後血小板在第9-12天顯著增加。這些都可以增加血液的凝固度。革蘭陰性菌敗血症常常伴有內毒素性毒血症,釀成局部和全身性施瓦茨瓜和休克,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各種部位的癌腫,避孕藥,容易發生血栓形成。妊娠婦女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增加,促凝血成份增多,來自胎盤中纖維蛋白溶解系統的抑制增加,因而處於高凝和抗凝功能削弱狀態。
二、靜脈壁損傷:凡足以釀成靜脈壁損傷者,均有利於凝血致活酶的形成和小血小板集聚,促使血栓形成,常見的可歸納為如下數種:1、化學性損傷經淺靜脈注射有激惹性的溶液後,容易引起條索狀血栓性淺靜脈炎,2、機械性損傷靜脈局部挫傷、撕裂傷或骨折碎片創作,均可誘致靜脈血栓形成。反復穿刺靜脈或靜脈內留置塑料輸液導管,常可並發血栓性靜脈炎。股骨頸骨折損傷股總靜脈、骨盆骨折常能損傷髂總靜脈及其屬支,均可並發血栓形成。施行直接涉及靜脈的手術,如深靜脈瓣膜修復術、靜脈段移植術或靜脈轉流術後,亦可並發血栓形成。3、感染性損傷:化膿性血栓性靜脈炎可因靜脈周圍的感染灶所引起,典型的例子如化膿性乳突炎可並發橫窦血栓形成;感染性子宮內膜炎可引起子宮靜脈的膿毒性血栓性靜脈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