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來自醫生健康研究(PHS)的數據進行分析提示,血脂異常可促進高血壓的發生。
這些研究結果使得研究人員作出以下建議,即血漿脂質特點可能作為高血壓危險的有用標記物。
研究人員在介紹他們的研究時指出,一些研究已經前瞻性地研究了血脂與高血壓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發現了這兩者因素之間有相關性。
然而,他們接著說,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需要進一步闡明。
因此,來自美國波士頓Brigham和婦女醫院的RubenHalperin領導的研究組研究了14年來受試者的基線血脂特點與高血壓發生之間的關系,受試者是來自PHS的3110例男性,他們在入選試驗時沒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或癌症。

在校正了生活方式和臨床危險因素後的分析中,與以下測定值分別位於最低四分位值的人群相比,總膽固醇(大於243mg/dl)、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大於201mg/dl)、總膽固醇對高密度膽固醇比值(大於6.79)處於最高四分位值的男性發生高血壓的危險分別升高了23%、39%和54%。
另外,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處於最低四分位值的人群相比,該值處於最高四分位值的男性發生高血壓的危險降低了32%。
需要指出的是,排除研究開始時有糖尿病或是肥胖的男性並不明顯改變這些結果。
在對他們的研究結果進行討論時,研究人員承認,對血脂異常導致高血壓的有關機制還知之甚少。
他們提示,由粥樣硬化形成引起的血管功能異常使得血管對導致高血壓的刺激的反應能力降低。
對於他們研究結果的臨床意義,研究人員在《Hypertension》雜志上總結說:“通過識別能夠干預的可能的危險因素,我們最終將能夠減輕高血壓以及隨後發生的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沉重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