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的天氣不僅僅是影響身體健康那麼簡單,甚至還可能直接導致人死亡。氣壓、氣溫、濕度、光照等天氣指標,以及空氣中的含氧量、負離子、顆粒物等,都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天氣不好,身體就容易出現問題,這在醫療氣象上被稱為“氣象綜合征”。約有10%的人屬於對環境變化反應明顯的易感人群,且以老人、孩子、病人、體質差的人和殘障人士居多。除人人皆知的霧霾傷身外,高溫、寒冷等天氣也是健康“殺手”。
高溫在我國各地有不同的特點,可分為干熱、悶熱、濕熱3種,帶來的健康隱患也不同。比如在北方烈日炎炎的“干熱”下,身體水分大量丟失,易導致中暑、暈厥。而南方則以“濕熱”天氣為主,這種環境下人體能正常排汗,還會缺氧,大腦缺氧會導致頭暈,心髒缺氧容易引發心絞痛、心肌缺血。 心衰通常是由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引起的。進入高溫天氣,由於心排血量明顯下降,各髒器的供氧能力明顯減低,不少“內心脆弱”者就會引發心衰,患者最初可表現為活動後氣短;此後隨著病情的加重,對活動的耐受力也越來越差;到晚期,病人只能臥床休息。 所以,曾經突發心髒病者;有冠心病等心肌損害者;高血壓病患者;肺心病患者;心功能不全者,上述的五類人在高溫天氣最容易發生心力衰竭。對於高危人群應該給予重點保護,落實防暑降溫措施,並且要做到以下六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