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分子量肝素:肝素是一種混合物,其分子量組成從4000~20000,平均為15000,而低分子量肝素是從肝素中提取出來的,分子量組成為4000~6000,抗凝作用表現在對抗Ⅹa和Ⅱa因子,相對於肝素,其抗Ⅹa因子的作用強於抗Ⅱa因子(兩者作用比為2:1~4:1,而肝素為1:1),因此它出血傾向較肝素小,而半衰期較肝素長,皮下注射後生物利用度較肝素高,目前低分子量肝素在國外已廣泛用於臨床,並代替肝素成為預防血栓形成的首選藥物,由於各個廠家出品的低分子量肝素其組成各不相同,具體劑量應參照各產品的說明書,低分子量肝素由於半衰期較長,1天僅需皮下注射1~2次,低分子量肝素也能引起血小板減少症,但較肝素發病率低,由於兩者之間有交叉作用,因此對於肝素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症的病人,不能用低分子量肝素來替代,使用低分子量肝素一般無需監測出凝血功能,低分子量肝素如過量,同肝素一樣,可用魚精蛋白與之對抗。
(2)小劑量肝素:肝素具有明確的抗凝作用,在體內及體外均能防止血栓形成,但肝素有引起出血的副作用,術前或術後用肝素,可能造成創面滲血,術中失血加大,鑒於此,目前主張小劑量法,減少出血危險,具體方法是術前2h,肝素5000U皮下注射;術後每隔8~12h,肝素5000U皮下注射,由於人種的不同,我國肝素的用量應適當減小,一般為3000U皮下注射,統計顯示,小劑量肝素法能明顯降低術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病率以及肺栓塞的發病率,不增加術中,術後大出血,但傷口局部血腫較常見,用藥期間,一般無需檢測出凝血功能,但應監測血小板,以防發生肝素引起的血小板減少症。 (3)口服抗血小板藥物:最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定等,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釋放反應,口服抗血小板藥能減少血栓形成的危險性,但臨床使用後發現,由於阿司匹林主要針對血小板作用,對於凝血因子幾乎無作用,因此手術中創面滲血較多,但其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作用不如低分子量肝素及華法林。 (4)口服抗凝藥:主要為香豆素類藥,最常用的為華法林,為預防手術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可在術前及術後用藥,需注意的是華法林起效時間一般在服藥後3~4天,由於華法林個體差異很大,治療窗較窄,因此用藥期間需監測凝血酶原時間(PT),其國際標准化比值(INR)應控制在2.0~3.0,有學者建議針對不同的手術華法林的用量應不同,對於髋關節,膝關節成形術,華法林劑量稍大些,而對於一般的腹部手術,下肢骨折復位手術,用藥量可減小,華法林如過量,其出血的危險性加大,此時可用維生素K1對抗。 (5)其他:低分子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為4萬)的抗凝作用主要包括:①血液稀釋作用;②降低血小板的黏附作用;③提高血栓的易溶性,手術中及術後每天靜脈滴注500ml右旋糖酐40,對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有一定的作用,其副作用主要有出血傾向,過度擴容及過敏反應等。 任何疾病都有保健的方法,能夠使患者在治療後有一個恢復的過程,患者必須知道這種方法,不然治療效果就會打折扣。這種疾病是我們比較熟悉的疾病,對人們的健康威脅已經很大,所以我們要做好疾病的保健與治療,幫助患者恢復健康。心室擴大,附壁血栓。也有人認為本病由於妊娠分娩使原有隱匿的心肌病顯現出臨床症狀,故也有將之歸入原發性心肌
⑴保持起居有規律。 ⑵做好心理調節、提高自控能力。首先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同樣患心力衰竭,但情緒不同,預後則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