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硬化是全身性的,而冠心病是所有的冠狀動脈都可能累及並發生不同程度的動脈粥樣硬化的疾病,支架只是對狹窄最嚴重的病變進行了治療,但動脈硬化的病根並未解決,還會出現新的狹窄。
一旦出現了胸痛、胸悶,應注意這一危險的信號,立即去醫院就診。
胸痛是危險信號
袁義強說,由於胸痛出現的時間不同,原因也不盡相同。
一個月內出現胸悶、胸痛有可能是血栓形成。放置支架時,盡管醫生操作輕柔、器械先進,但仍會對血管帶來損傷,血管內出現創面,就有可能形成血栓,出現胸悶、胸痛的症狀。

半年內出現胸悶、胸痛,尤其是與以前發病時的症狀相似,應高度懷疑發生了再狹窄(即放支架的部位又狹窄了)。盡管支架放置後,應用了抗血小板制劑等措施,再狹窄的發生率明顯減低,但部分病人仍會發生。隨著再狹窄的程度越來越重,放支架的部位有可能完全堵塞,發生急性心肌梗死。
放置支架,只部分緩解了明顯的狹窄性血管病變,治療的范圍有限,還有一些狹窄不足70%的血管,醫生一般認為暫時不需要放置支架,這些血管若在自身病變控制不良的情況下,狹窄有可能進展,導致胸悶、胸痛。
放支架後保護好血管通道
袁義強說,冠心病人放置支架後,好比打通了一條血管道路,今後,還要全力保護好這條通道,不要讓它受損傷。重點是進行病因治療,預防動脈硬化。
防治各種可加重病情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特別要控制高血壓,使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肥胖者要把體重控制在理想水平。
服用藥物目的是保護血管,抵抗動脈硬化。比如應用降血脂藥、抗血小板凝聚藥物、血管擴張劑、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等。此外,還要注意平衡膳食,勤鍛煉,多活動。
萬一發生再次狹窄,可應用上述藥物和肝素進行治療。如果效果不好,可做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根據情況,進行冠狀動脈搭橋或放置支架等手術。
(實習編輯:黃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