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側迷走神經、喉返神經和肺動脈端導管表面的心包返折處均被拉向前方,脫離導管本身,因而可免受損傷。以彎形直角鉗(米氏鉗)自導管下方沿著主動脈壁向導管後壁滑動,待導管全長游離後,參照導管的具體情況、器械條件和手術醫師的技術能力和經驗等,分別選用下列閉合導管的手術方式。
(一)導管結扎術又分單純結扎法和加墊結扎法。 1.單純結扎法系用兩根粗線繞過導管作雙重結扎,或在主動脈側作荷包縫合結扎,或在兩結扎線之間附加貫穿縫合結扎。適用於導管細長而富於彈性者。 2.加墊結扎法系用寬如導管長度的滌綸布片,捲成略細於導管直徑的圓柱狀,將其游離緣與卷體縫固,並保留布卷中段作結後的線備用,縫攏布卷兩端以防其松散。將布卷順置於導管上,以繞過導管的兩根粗線將其結扎於導管上,並將兩結扎線分別與留置於布卷上的縫線相互作結,以防卷墊滑動(圖3)。此法系結扎線著力於卷墊上將導管腔壓閉,而結扎線對導管壁的扯割力甚微,可避免像單純結扎法導管壁有被結扎線扯裂的危險和導管復通之虞。如墊結扎法特別適用於導管粗大、導管壁彈性較差(如並發肺動脈高壓或曾患導管內膜炎)的病例。 (二)導管切斷縫合術用兩把專用無創傷導管鉗,分別夾在導管的主動脈側和肺動脈側盡端。如導管較短,其主動脈端可用長彎動脈鉗或Potts-Smith鉗夾在降主動脈上,以擴大導管的長度。在兩鉗之間邊切邊用3-0無創傷針線連續縫合導管的主動脈切端,待導管切斷後再連續縫返起針處作結,繼之連續往返縫合導管的肺動脈切端(圖4)。導管切斷縫合術要求有質量可靠的導管鉗和良好的血管縫合技術,否則手術時有出血致死的危險。 (三)導管鉗閉術適用於直徑在2cm以內、管壁彈性較好的導管。用特制的動脈導管鉗閉器,於導管的主動脈端及肺動脈端各鉗閉1次,使鉗閉器內裝的成排钛釘穿過導管的前後壁而彎曲將其壓閉(釘書機原理)。由於局部操作空間較小,妥貼安放鉗閉器有時會遇到困難,甚至引致導管壁損傷出血,應引起警惕。 (四)其他手術方式導管手術後復通的病例再次手術時,可切開心包,在導管的肺動脈起始部繞以粗線加墊結扎之。導管壁鈣化、動脈瘤形成或窗形動脈導管的病例,可在阻斷導管處近、遠端主動脈血流的情況下,切開主動脈,以滌綸織片縫補導管的主動脈內開口。為防止阻斷主動脈血流引起脊髓缺血性損傷,宜在低溫麻醉下施行,必要時采用近、遠段主動脈轉流法——在主動脈阻斷的近、遠端之間,以口徑不小於1cm、內壁具有防凝作用的特制管道“架橋”,使阻斷主動脈時,血流通過管道供應降主動脈;如無特制管道,亦可用質佳的塑料管,但為防止轉流過程中塑料管內發生血凝,可按1mg/kg經靜脈注入肝素。晚近,對難以用上述方法安全地完成手術者,采用前胸正中切口,在體外循環低溫條件下,切開肺總動脈,從腔內縫閉或以滌綸織片縫補導管開口;為防止操作過程中氣體進入主動脈,宜取頭低位,采用低流量灌注法,如此,既可防止發生體動脈氣栓,又不致因導管口處血流過多,影響操作。 對肺動脈高壓已達臨界水平的病例,手術中在閉合導管操作之前,應作導管阻斷試驗,如在15分鐘的阻斷期內血壓及心電圖無顯著改變,再完成閉合導管手術,否則應放棄手術。 為提高動脈導管閉合術的安全度,可在游離及處理導管之前,在導管處近、遠端的主動脈上套置紗帶,以備不測時勒緊紗帶控制出血。在閉合導管操作之前,麻醉師給予適度降壓措施,使動脈收縮壓維持在12.0kPa(90mmHg)左右,有助於減少導管破裂出血的機會。概 述 一般來說,我們通常的認為就是,高血壓這樣的症狀實際上就是可能老年人比較的多患有的,但是根據
概 述 患有腦血管病,平時要學會科學合理的飲食健康,少吃一些脂肪含量比較高的食物,每天要吃一定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