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血管病變的特點,腦血管疾病可以分為缺血性、出血性兩大類。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主要原因或是高血壓引起一種叫做“動脈硬化”的小血管病變,導致小血管逐漸閉塞;或是糖尿病、高血脂等引起另一種叫做“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使局部形成血栓、血管堵塞;或是血管/心髒病變引起栓子脫落、血管梗阻;或由於血壓下降、血流變慢引起血流減少。以上這些情況都可以造成腦組織缺血壞死,最終引起肢體無力癱瘓、說話困難、昏迷不醒等等,給患者與家屬帶來災難。 一些研究顯示,人們在夏天更容易罹患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由於夏天天氣較熱,出汗較多、自己難於覺察的失水量增加,身體更容易陷於輕度脫水狀態,這時血液容量減少,血流減慢,血液也更趨粘稠;為了增加散熱,人體表面和外周的血管擴張,使我們的血壓較其他季節偏低,如果此時缺乏對血壓的有效監測,降壓或利尿藥物不能隨之調整,也可能對血壓形成不利影響。有些人由於天熱,常常乘涼到深夜,直至身體非常疲憊時才上床睡眠,導致後半夜睡眠很深,此時血壓會下降得很低,血流速度也特別緩慢;有些人既往已經患有腦血管狹窄,腦組織的供血量對血壓的變動也更為敏感。以上種種都可能促使血液的各種成分更易凝結形成血栓或雖未形成血栓也引起組織供血減少,造成各種各樣的腦梗死。 因此,夏季防中風,就要針對以上各種誘因進行預防。首先要嚴格控制各種基本疾病,尤其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心髒病等。這一類任務必須打持久戰,盡管費力費時,但好處多多,由於它們能清除產生各種腦血管疾病的土壤,因此是預防各種腦血管疾病的根本大法,不可稍有懈怠;其次要勤於監測血壓,調整藥物,避免血壓的大幅波動;其三,避免各種失水的情況出現,比如避免大汗、腹瀉,必要時及時補充水分;其四,要養成良好的生活包括睡眠習慣,使身體潛力不透支,健康狀態不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