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險因素的存在:在出生前、圍產期和患兒出生後存在各種各樣的致病因素。如子宮內感染、窒息、缺氧、產傷、難產、腦炎、腦外傷、敗血症,中度肺炎等。
2.嬰幼兒期有早期症狀:一般多種症狀同時表現,較有價值。
(1)易激惹、無原因的持續哭鬧、哺乳差、或過分安靜、哭聲弱、吞咽困難、易吐、體重增加不良。
(2)肌張力低下、自發運動減少、姿勢異常。
(3)哭鬧時身體發硬、好打挺、動作僵硬、不協調。
(4)反應遲鈍、不認人、不會對視和追視。
(5)大運動發育明顯落後,不會抬頭、翻身、坐、爬、跪、及走,手握拳,不會抓握。

(6)經常有痙攣發作:伴有痙攣發作的患兒預後多不良。
3.運動發育遲緩、落後:運動發育落後表現做出粗大運動和精細動作兩方面,腦癱患兒的運動發育不能按早正常的人體發育順序和規律,如“二抬、四翻、六坐、七滾、八爬、周歲走”,這是大腦皮質功能發育逐漸成熟的表現,而腦癱患兒則不能按這一規律發育。
4.肌張力異常:不同類型的腦癱肌張力不同,如遲緩型的患兒肌張力低、痙攣型的患兒肌張力高。可以通過對患兒的肢體被動運動、伸直、旋前、旋後、牽拉試驗等來檢查肌張力,也可以通過股角、腘角、足背曲角、“圍巾征”等來進行判斷。
3.姿勢異常:由於肌張力異常和原始翻身的存在,腦癱兒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異常姿勢,包括靜態的和動態的異常姿勢。如“麻花樣”、“面條樣”、“醉漢狀”等。
4.反射異常:主要表現在原始反射殘存或延緩消失,出現一些病理反射,保護性反射減弱或延緩出現、平衡反射減弱或延緩出現。
5.醫學影像學檢查:對於症狀不明顯的腦癱患兒可進行頭CT、MRI等輔助檢查。
上述檢查能夠很好的查出嬰幼兒是否患有腦癱,這一早發現為早治療、早診斷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