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近年在全國開展的大樣本流行病調查研究估算,我國腦卒中後存活患者在1000萬以上,其中65歲以下首次發生卒中的比例占到近50%。在幸存者中約四分之三的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癱等後遺症,部分病人喪失勞動能力和生活能力。
腦卒中俗稱腦中風,分為兩類:一類是腦血栓,占所有腦卒中的80%~85%;另一類是腦出血,占所有腦卒中的10%~15%。我國是腦卒中高發國,每年新發病患者約300萬人,每年因腦卒中死亡的人數約100萬人。該病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的“四高”特點,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腦卒中一旦發病,具有急、危、重的特點,治療是否及時,直接影響預後。因此,診療必須爭分奪秒。 贏取最佳治療時間。腦血栓的最佳治療方法是溶栓,即從靜脈注射化血栓藥物,或采用機械方法取出血栓或碎栓,靜脈溶栓的時間不能超過4、5個小時,動脈機械再通手術的時間不能超過8個小時,這樣才能降低腦部損傷和致殘程度。腦出血的最佳治療方法是針對出血原因實施急診手術。然而,目前在我國城市醫院就診的腦血栓患者中,只有1、7%的人接受了最有效的溶栓治療,而發達國家為10%。 早期防治非常重要。一旦得了腦卒中,後果非常嚴重。因此,早期干預和預防顯得非常重要。心腦血管疾病人群為腦卒中的潛在高危人群,發病年齡從以往的55歲提前到45歲。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和吸煙者,是腦卒中高發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