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病人數目日益增多,成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跨世紀挑戰。無論何種病因的心血管疾病,一旦出現心功能不全或CHF,預後急轉直下。盡管不斷出現CHF新的治療手段,CHF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嚴重CHF的預後與惡性腫瘤相當。
近20年來,CHF的治療取得了巨大成就。這些成就是在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medicine,EBM)的新模式下獲取的。CHF治療學的進展充分體現EBM的重要意義。 80年代以前,在以經驗和推理為基礎的醫學模式中,治療的目標主要是改善血流動力學和臨床症狀--這些評價療效的臨床替代指標。這一時代治療CHF的基本藥物有兩類,即洋地黃類和利尿劑。人們公認這兩類藥物可改善病人的症狀,但無任何證據說明它們可以延長CHF病人的生存,改善病人的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