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疾病是由於腦血管意外造成的,在這些患者之中,腦缺血發作(腦梗塞)占80%以上,如果我們追本溯源的話,就可以發現導致疾病發作的罪魁禍首-----頸內動脈狹窄。
頸動脈狹窄,頸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缺血性腦中風的主要原因,導致頸動脈狹窄的危險因素有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煙等。
頸動脈狹窄後果嚴重
腦缺血性卒中常表現為突然發作的頭暈、頭痛、意識障礙、面肌麻痺、單眼突發視力喪失以及軀體無力,甚至肢體的感覺、運動功能消失,如果腦缺血發生在語言中樞,可引起語言障礙。以上表現往往變現為一過性,不會超過24小時,如果有上述表現的話,就預示著您的頸動脈已經存在病變,並且比較嚴重,需要就醫了,如果這些症狀頻繁發作或者突然加重,會導致永久性腦損害,如偏癱、失語、偏盲、感覺障礙等。

腦缺血性卒中是導致患者致殘的最常見原因,而顱外段頸動脈狹窄和腦缺血性卒中發作的關系非常密切。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頸動脈尤其是頸內動脈是供應顱內血流的最主要血管,如果頸動脈進行性狹窄,就會導致腦的灌注減少,造成患者頭暈不適,嚴重狹窄的患者在一些誘因(比如激動、摔倒、低血壓等)的作用下,可以引起腦灌注的急劇下降,導致腦梗塞;
二、頸動脈狹窄是由於頸動脈粥樣斑塊沉積於頸動脈血管壁引起的,如果斑塊突然脫落或者斑塊破裂,就可以形成的微小的血栓,造成腦梗塞。在臨床上後者更為多見。
中重度狹窄需要治療
對於有臨床症狀的患者,首先要對自身的血管尤其是頸動脈高度重視,在醫院可以通過超聲或者CT血管造影的方式,對頸動脈的狹窄程度做出很好的判斷。對於頸內動脈狹窄50%以上、有臨床症狀的患者,或狹窄大於70%、有高危因素、家族史的患者,均應采取外科干預治療,這樣可以有效減少腦缺血性卒中和偏癱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