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室故事
入夏後,吳先生經常約上三五好友到夜排檔小聚,喝喝啤酒,品品海鮮……結果有一天一早醒來,他右腳疼痛,不能動彈,到醫院檢查後發現尿酸增高,醫生診斷是得了痛風。醫生分析說,夏天氣溫高,人體容易出汗,再加上人睡得晚,經常晚上吃海鮮,喝冰啤當夜宵,導致體內尿酸水平增高,痛風發作。尤其是海鮮,已成為不少痛風患者的罪魁禍首,因為海鮮中嘌呤過高,容易在關節內沉積尿酸結晶。不少痛風患者剛開始發作時,大多只“侵犯”腳趾關節,後來漸漸發展到全身關節。
胖子得痛風概率高
痛風是一種單鈉尿酸鹽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及(或)尿酸排洩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關,屬於代謝性風濕病范疇。
哪些人更容易得痛風呢?一般來說,胖人得病幾率相對較高。另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者膽固醇高的人,患痛風的風險也會增加。從發病年齡來說,更常見於中老年男性和絕經後婦女。
如果有上述危險因素,並且突然發生跖趾(尤其是大腳趾關節)、踝、膝等處單關節紅腫熱痛,就要懷疑痛風的可能了,最好盡快去醫院完善檢查。
尿酸高不見得是痛風
血尿酸水平高是不是就一定會得痛風呢?當血尿酸>420μmol/L時,正常體溫下,尿酸鈉即可結晶析出,沉積在關節、滑膜、軟骨、骨周圍軟組織引起炎症過程,但大多數高尿酸血症患者並不發生痛風,大約只有5%至12%的患者最終發展為痛風,可惜目前還不是很清楚具體機制。但痛風的發生率的確與尿酸水平相關(見表1)。反過來,1%的痛風患者血尿酸水平始終不高。所以說,高尿酸血症既不能確診也不能排除痛風。
尿酸水平高一定要定期隨訪和復查,短期內高尿酸血症不會引起明顯的臨床症狀,但長期高尿酸血症可直接引起機體組織和器官的損傷。高尿酸血症與糖代謝紊亂、高血壓、冠心病、關節損害、腎髒損害之間都有密切關系。
禁吃高嘌呤食物
飲食控制的確是痛風的基本治療措施,但不能作為痛風的主要治療手段。人體內血尿酸的升高,80%來源於“生成過多”,20%來源於“攝取過量”,每日體內代謝產生的嘌呤總量遠遠超過食物中的來源,而且,長期嚴格限制“嘌呤”食物,會導致營養失衡。因此,應采取降尿酸藥和飲食控制同時進行的原則。
既然尿酸水平受飲食影響,日常飲食需要注意戒酒(包括白酒、啤酒和藥酒)、戒煙、少飲咖啡和濃茶,禁食高嘌呤食物(見表2),多飲水。國外有學者發現,進食櫻桃可以大大降低痛風的發作頻率,值得患者試驗和推廣。
小貼士
痛風
急性發作
別用抗生素
由於尿酸鹽在關節腔內沉積激活自身免疫系統導致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發作,整個過程並無細菌、病毒或其他病原體參與,而抗生素只有抑菌、殺菌的作用,並無調節自身免疫系統的功能,因此不僅無治療效果,而且還無法避免抗生素的副作用。
在治療方面,痛風是很強調分期治療原則的。起病急驟的關節紅腫熱痛屬於痛風的急性期,主要以鎮痛為主。有一些老病人,自己有一定的用藥經驗,痛風急性發作時加大降尿酸藥物的劑量是不對的,因為急性期機體排洩尿酸的能力已發揮到極致。緩解期,主要以降尿酸為主,這個時期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腎髒尿酸排洩能力,合理選擇降尿酸藥物。慢性期,需要鎮痛和降尿酸同時進行。
近年來,關節超聲檢查在痛風的診斷中逐漸得到認識和推廣,典型的痛風關節炎會見到“雙軌征”、“暴風雪征”,該檢查方便、無創傷、易於重復,有助於該疾病的診斷。
可疑痛風的患者一定要盡早就診風濕免疫科。如能早發現,早診斷,遵醫囑治療,大部分痛風患者可以如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