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高血壓可導致冠心病、腦中風等,但它與慢性腎病之間的關系卻因隱蔽性較高而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專家提醒說,高血壓病常會引起腎損害,腎髒病變同樣可引起血壓高,兩者互相影響,甚至造成惡性循環,往往在不知不覺中發展成為尿毒症。因此,建議高血壓患者定期驗尿,每年最好進行一次全面的腎髒檢查。
●高血壓與慢性腎病關系密切,互相影響,只要其中任何一種治療和控制不力,都可造成惡性循環。
●對高血壓患者定期進行尿常規和腎功能的檢查,是及早發現病情的必要手段。
現象很多高血壓患者忽視腎髒病變
“臨床上,能及時被轉到腎病科來就診的高血壓腎病患者很少。此類病人很多選用的降壓藥甚至還在繼續損害已經不健全的腎功能,最後發展成腎衰竭,白白錯失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湯水福指出,目前人們對高血壓病可導致冠心病、腦中風等危害性已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對它給腎髒帶來的損害卻知之甚少。很多高血壓患者一上醫院往往只盯著看心血管內科,根本想不到要做腎髒常規檢查,因此未能及時發現腎髒病變,不少人最後甚至發展成尿毒症,到了需要透析或換腎的嚴重地步。
“這種現象固然與人們對腎病篩查的重視不夠,但也與慢性腎病發病隱匿的特點密切相關。”湯水福指出,腎髒的代償功能很強,有時即使功能已損壞了60%甚至90%都可能沒明顯的跡象。因此,對高血壓患者定期進行尿常規和腎功能的檢查,更是及早發現病情的必要手段。
影響降壓不力會傷腎
“高血壓病人血壓控制不好大多數會發展成高血壓腎病。”湯水福解釋說,腎髒是由許多微小血管組成的一個髒器,高血壓若長期得不到較好的控制,會導致腎裡面的細小動脈硬化。這也是為什麼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腎損害的原因。這種損害若不及時得到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進一步加劇,發展到最後就會引起腎小球硬化、腎間質纖維化,最終導致腎功能不全,直至發展成尿毒症。
“反過來,慢性腎病也可引起高血壓。”湯水福指出,這就是“腎性高血壓”。這種繼發性的高血壓一般多發在青壯年身上,臨床觀察發現,腎功能減退越嚴重,血壓會越高,到了腎功能衰竭後期,有80%以上的患者伴有明顯的高血壓。
可見,高血壓與慢性腎病關系密切,互相影響,只要其中任何一種治療和控制不力,都可造成惡性循環。而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兩種病都是常見的高發病——在我國,高血壓的發病率占人口總數的10%以上,達到約1.6億人;而慢性腎病的發病率占人口總數的8%~9%。正因如此,一個人既患有高血壓又有慢性腎病的概率也相對較高。
治療降壓護腎都要兼顧
“無論是高血壓腎病患者還是腎性高血壓病人,在治療過程中都必須定期評估腎功能的受損程度並考慮血壓控制,做到降壓的同時最大限度的保護腎功能。”湯水福指出,如果患者查出尿蛋白大於1克/日,血壓最好控制在125/75mmHg,當出現尿蛋白小於1克/日時,可控制為130/80mmHg。特別要指出的是,血壓控制並非越低越好,因為控制得太低時血流太慢,可引起致命的“心梗”。
既有高血壓又有慢性腎病者在控制血壓時,要分期對症選擇對腎髒有相應保護作用的降壓藥。比如,在腎性高血壓的早中期,腎髒損害程度相對較輕,常用的降壓藥是“腎素-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以抑制血管緊張素的分泌,避免血管收縮加劇導致血壓升高,且能降低蛋白尿、延緩腎功能不全的進展。但到了晚期,特別當肌酐超過265μmol/L時,若繼續采用這兩類藥降壓,可能會引起腎功能惡化和高鉀血症,出現心律緩慢,嚴重可致心髒停搏。因此,臨床上對於晚期腎性高血壓患者多改用鈣離子拮抗劑和其他相對比較安全的降壓藥。
提醒高血壓患者需定期查腎
“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定期檢查腎髒。”湯水福提醒說,腎髒的檢查一般分為形態和功能兩大方面:形態檢查可通過B超、靜脈腎盂造影、CT、MRI等進行,而功能檢查一般只需驗血驗尿,建議高血壓患者每年檢查一次,以及早掌握腎髒的健康狀況。若在驗尿時發現尿比重低且固定在1.010左右,且見到尿蛋白、紅細胞等異常改變,或驗血時發現腎小球過濾下降、血肌酐升高,則說明腎髒已開始病變,必須盡快進行對症治療。
而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壓患者也要仔細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雖說高血壓腎病一般在早中期都無明顯症狀,但有些患者也可能出現夜尿增多、尿液較清的現象,這說明腎小管的濃縮功能已經下降;另外,早上起床若出現眼睑、下肢水腫的症狀,可能提示腎髒已有損害。而一般發展到胃口差、惡心嘔吐、貧血、易疲勞甚至腰酸背痛、精神萎靡時,基本已到了中晚期。
冠心病一直是中老年人的高發疾病,但是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的飲食不當、不愛運動、精神過於緊張以及睡眠不足等因素的存在,
概 述 飲食是我們日常生活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每日都會經歷一日三餐。俗話說,病從口入。確實,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