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新發腦卒中超過200萬人。中風後若及早搶救,大多時候都能救回一命,可存活下來的人有3/4會留下偏癱、失語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專家提醒,中風後盡早進行規范的康復治療,能很大程度幫助患者恢復功能。康復治療越往後推,恢復效果也會越差。
中風患者不宜“超保護”
如果家裡有一個因中風偏癱的老人,家人多會細心照料,每天喂水喂飯、端屎端尿,這在外人看來就是孝順。但從一個康復醫生的角度來看,可能就會提出這樣的問題:1、這個病人是不是經過了正規的康復治療?2、家庭是不是對病人有超保護現象?如果有超保護現象,是完全錯誤的。
出院回家後“以養為主”的中風偏癱患者非常多見。南方醫科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傳統療法與康復中心副主任周國平說,目前,我國的康復醫學尚不發達,大多數醫師康復意識不強,百姓更缺乏康復治療的觀念。事實上,“包辦一切”的照顧方式很容易讓中風患者低估自己的能力,常常被家屬“寵”壞,這樣不利於患者運動功能的恢復。再加上患者害怕疾病復發,活動起來也是小心有加,慢慢地,患者的手腳會逐漸喪失了功能,重新走路就成了一件無法完成的事情,只好整天臥床。
中風康復治療應盡早介入
很多中風患者及其家屬錯誤地認為,康復治療要等得病後一個月甚至三個月後才能進行。周國平教授指出,其實,不論腦出血還是腦梗塞病人,只要病情平穩後,康復訓練即可開始。一般來講,腦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病情不再發展,48小時後即可進行;大多數腦出血患者的康復則可在病後7~14天開始進行。
中風後的康復分為急性期康復(中風後兩周以內進行)、恢復期康復(中風兩周後到半年內)和後遺症康復三個階段。其中,前兩個時期的康復最重要,一旦拖到後遺症出現再來康復,不但效果大打折扣,病人恢復的速度也要減慢。
由於病人身體還比較虛弱,急性期的康復治療主要包括正確擺放肢體位置、保持關節活動度等。兩周後到半年內為恢復期康復時間,患者80%的功能要在這個階段恢復,如果錯過了康復訓練或康復不理想,就會失去恢復的最佳時機,還可能導致嚴重的並發症。中風後半年內如果不及時進行康復,不但功能恢復減慢,肩手綜合征、壓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肢體痙攣、疼痛、骨質疏松等後遺症也可能一一出現。
臨床研究證明,接受早期康復治療的中風患者,基本治愈率是未接受早期康復治療的3倍。丹麥的一項實驗表明,1197例在急性期就開展康復訓練的中風患者,95%在患病6個月後功能得以恢復,80%的病人在發病6周內恢復生活自理能力。
康復訓練要有專業人員指導
“當然,提倡早期康復訓練,並非隨意亂練,必須在專業人員指導下科學地訓練,否則將引起‘誤用綜合征’。”周國平教授提醒,肌肉和關節攣縮是中風後病人殘疾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在美國,當病人發生中風以後,一般在當天或第二天,就有康復醫生和治療師對這個病人會診。比如說病人一側偏癱,左手和左腿都不能動了,康復醫生就會下醫囑,治療師給予病人左手和左腿每天定時的被動性運動,一是活動每一個關節,防止關節強直;二是肌力,被動活動肌體,能夠保持肌力,防止廢用性萎縮。
有些病人由於不懂康復知識,覺得康復治療就是活動胳膊、拉拉腿。有的患者拼命地練手的握力或用各種方法練習拉力,結果越練手指和肘關節越伸不直。中風病人的康復訓練就像教小孩子一樣,要從翻身、坐、站、走練起,循序漸進,切忌急於求成。
周國平介紹,針對中風患者的功能障礙不一,在具有中西醫結合特色的康復中心,康復治療手段更多樣化。除了可以通過現代康復儀器進行康復訓練外,還可以結合針刺、推拿、中醫藥等傳統療法對病人進行整體康復。“早期、正規、全面的康復治療,不僅能夠最大程度的恢復患者的肢體功能、語言功能,而且能夠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減輕家人護理負擔。”
1、動脈硬化是隨著人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血管疾病,其規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時期發生,至中老年時期加重、發病。男性較女性多,近年來
心髒靠心肌的收縮而跳動,心髒每跳動一次,就把心內的血液經血管噴射到全身。顧名思義,心力衰竭就是心功能極度減弱,不能泵出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