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髒瓣膜外科長久以來給人的感覺都是長刀口、大手術,令人望而生畏。而隨著技術的發展,目前臨床上瓣膜手術已經出現很多可供選擇的微創方式。
與傳統手術方式相比,微創手術具有損傷小、恢復快、外表美觀等優勢,深受患者歡迎,是外科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隨著腔鏡技術、機器人技術、小切口技術、介入技術的發展,目前心髒瓣膜外科也已突破了只能在胸骨正中切口下進行手術的局限,出現了多種微創術式。
胸腔鏡輔助
手術操作更方便精准
胸腔鏡技術在普胸外科的應用已相當成熟,可以在全腔鏡下完成食管、肺的復雜手術。其在心髒瓣膜領域主要用於二尖瓣手術。腔鏡手術的優點是體表無大傷口,術後出血少;缺點在於縫合打結等操作難度較大,耗費時間多,瓣周漏的發生幾率增高,心髒缺血時間明顯延長,增加了體外循環損傷,對於心功能差、病情重的患者應慎用。
胸腔鏡輔助結合側胸壁小切口實施瓣膜手術的方法,需對常規胸腔鏡的操作孔略加延長,在側胸壁做一長約7cm的小切口。該術式在創傷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增加了手術操作的方便性與精准性,手術時間明顯縮短。我們完成的100余例胸腔鏡結合小切口的二尖瓣置換與成形手術,均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效果。
機器人輔助
價格昂貴不易推廣
目前達芬奇機器人外科輔助系統在國內外已開始應用。它的內鏡系統由兩個平行的攝像機組成,分別傳送圖像至外科醫生的雙眼,形成一個3D圖像。同時在機器人控制台的外科醫生,可以用兩個操控手柄直接對兩個機器人手臂進行實時操作,完成一系列剪、切、電灼、縫合的操作步驟,操作的穩定性及精確度相當高。1998年,Falk等首先完成了機器人輔助下的二尖瓣成形術。從此在美國開展了機器人輔助二尖瓣成形術的多中心研究。但其體外循環時間和心肌缺血時間較常規手術明顯延長。
由於機器人系統價格十分昂貴,國內僅北京、上海的少數心髒中心擁有該設備,因此在短時間內難以推廣,加之其在心髒瓣膜外科的應用仍有著一定局限性,目前僅適用於一些簡單的二尖瓣成形術。而當用於二尖瓣置換術時,其並不比胸腔鏡輔助下手術更有優勢。
小切口手術
滿足患者美容需求
傳統的胸骨正中切口盡管顯露效果最佳,但具有美觀性差、術後出血較多、傷口愈合不良率較高等缺點,因而人們嘗試了一些更為微創且美容效果好的切口選擇。
胸骨上段縱切口或橫切口。這兩個切口適用於單純主動脈瓣置換手術,術後胸骨的穩定性和創口的美觀性較好,尤其以經第3肋間橫切口效果更為理想。但術野顯露較小,對心髒大、心功能差的患者安全性較低,並且橫切口將犧牲雙側乳內動脈。如患者遠期需要行冠脈搭橋手術,則缺少了重要的橋血管來源。
胸骨中下段倒L切口。該切口位置較低,長度約12cm,可進行二尖瓣、三尖瓣手術。術野顯露清楚,操作距離近,手術時間短。但因仍是正中縱切口,美容效果不盡如人意。
經右胸前外側切口。切口位於乳房下緣,長度約10cm。體外循環可采用升主動脈、上下腔插管或股動靜脈插管,可完成二尖瓣、三尖瓣手術。選此切口進行再次三尖瓣置換手術,可以避免正中開胸分離胸骨後粘連,手術安全快捷,出血少。我們經數十例臨床應用,均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
右腋下小切口。該切口位於右腋窩下,體外循環采用升主動脈插管,無需在腹股溝部另作切口解剖股動脈,適於完成二尖瓣、三尖瓣手術。術後患者垂下手臂可遮擋切口,美容效果極佳,並且此切口撐開後術者可伸入一只手進入胸腔內部打結。盡管操作距離較遠,但仍能較快速完成手術,當技術熟練後與常規手術方式相比並不明顯延長體外循環時間。由於手術效果優異,術後美容效果好,很受患者歡迎。
經皮介入手術
國內外仍在起步階段
在冠心病、先心病的治療中,介入技術的地位十分重要。隨著器材的進步,介入技術現已開始進入瓣膜病治療領域。如對於不適合常規手術治療的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目前國外已經有EndoValve和CoreValve等商品化器材,可通過經皮或經胸的方式輸送到主動脈瓣位置,在DSA定位下釋放,完成主動脈瓣的置換。
但心髒瓣膜病的介入治療技術目前在國外尚處於早期階段。由於DSA下的操作與直視下手術相比在精確性上有很大差別,故臨床上對病例選擇有非常嚴格的標准,基本上局限於無法耐受常規心髒手術的高齡、高危患者,而相關的研究與應用在國內仍未起步。
在以上微創方法中,胸腔鏡與機器人手術盡管沒有大的皮膚切口,但由於外科醫生不能直接用手進行操作,近期很難解決手術時間過長的問題,病情較重的患者應慎重采用。介入技術盡管是最令人期待的發展方向,但離大規模應用於臨床仍有較長的路要走。在當前情況下,我們認為胸骨上段小切口、右腋下小切口分別是主動脈瓣手術、二尖瓣和三尖瓣手術較理想的微創方式。
1、堅持步行 現在的人出門都是用交通工具代步,缺乏運動是造成高血脂的主要原因之一,先進行慢速70-100步/分鐘行走,
心髒病患者一定要謹記七大要點,心髒病患者,避免情緒的激動。出門在外在身上佩帶必要的藥物,以防突發情況的發生。在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