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最常見的下肢畸形是馬蹄內翻足、髋關節內收、內旋、屈曲及膝關節屈曲等,而踝足部的畸形包括馬蹄足、內翻足、外翻足、高弓足、仰趾畸形、爪型足等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畸形。其中馬蹄足是最常見的腦癱肢體畸形,除足下垂外,痙攣型腦癱患者多合並足內翻。
針對這種情況,除了康復訓練與外科手術之外,必要的矯形手術也不可少。矯形手術適用於痙攣型腦癱患者,主要目的是改善肢體運動功能,主要方法是傳統軟組織松解、肌腱延長、轉位和神經肌支切斷的方法,多個部位畸形需手術矯治時,要有計劃地進行。目前傾向於一次麻醉下糾正盡可能多的問題。總而言之,矯形手術是矯正畸形、恢復運動功能、改善患兒生活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且必須與康復訓練密切結合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目前臨床上用於治療腦癱馬蹄內翻足的手術一般在患兒學齡期前後進行,要密切結合患兒足部畸形的具體情況,和患兒肌肉肌力等情況,醫生會綜合考慮,選擇適當的手術方法。如果經過系統的訓練治療無效或者沒有系統康復治療發生關節攣縮時,則可在5歲以後進行,多選擇學齡前或學齡期進行手術治療。過早手術容易復發。我們多在前期康復訓練的基礎上,首先在2.5歲至6歲期間以FSPR術降低患兒過高的肌張力、解決肌肉痙攣的情況,然後再配合各類矯形手術。
目前針對腦癱兒合並馬蹄內翻足的矯形手術主要有肌腱手術、骨與關節手術、神經肌支切斷術等三大類型,其中最常用的手術為肌腱手術,占全部手術病人的2/3,手術效果與患兒的運動功能發育有明顯的關系。如果患兒的運動功能發育得比較好,手術效果也比較好。如果患兒肢體功能障礙明顯,肌力差,術後必須進行長期康復訓練,否則運動功能恢復慢,畸形容易復發。
目前臨床上針對腦癱兒進行的矯形手術,其主要目的是改善肢體功能和異常姿勢。對上肢而言,重點在於發揮或重建手的功能。對下肢而言,主要是恢復站立的姿勢及改善步態。兒童在生長期,痙攣和攣縮的肌肉發育落後於骨骼的生長,肢體畸形逐漸加重。早期做肌腱轉移術要慎重,術後復發的機會多,又容易形成過度矯正的弊病,所以肌腱轉移術的年齡應適當推遲。肌腱與軟組織手術一般在6歲以後進行。要求患兒精神狀態和智力良好,術後能接受康復訓練。骨與關節的矯形手術,可以適當地延長到生長停止,即12—13歲後較合適。髋脫位的治療,越早越好。需要強調的一點是,腦癱矯形手術的效果,與術後能否配合進行適當的輔助治療和充分的康復訓練有密切關系。手術後配合進行石膏固定,保持關節的正常位置。佩戴支具有助於糾正動態畸形。支具一般在沒有固定畸形的患者或手術矯形完成拆除石膏以後使用。術後不要過早拆除石膏或支具,否則影響手術效果。
對出院的患兒更應強調這點,要求家長一定配合,才能達到預期效果。而且,一定要在手術之前就開始指導家長對患兒進行相關的康復訓練,手術之後也必須長期堅持,這一點非常重要。
本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認為與高血壓,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糖尿病,內分泌功能低下及年齡大等因素有關。
1、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的人。暴飲暴食、油膩、動物內髒等食物的選擇,抽煙、酗酒、熬夜、易發怒等不良習慣,容易導致甘油三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