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媽患上高血壓後,找醫生給開了藥。一開始,張大媽的血壓還比較高,就很認真地每天監測血壓,原來每天都打幾個鐘頭的麻將也暫停了。但後來血壓降到正常范圍了,張大媽就放心了,她只管每天按時吃藥,不再測血壓,麻將活動又恢復了……
像張大媽這樣“只管吃藥,其他照舊”的高血壓患者不占少數。很多人認為吃了降壓藥,血壓恢復正常後,只需要自己買藥吃,就再不用到醫院定期看病,也不測量血壓了,原來經醫生勸告後已糾正的不良飲食習慣或生活方式,又恢復原樣。筆者認為這樣做並不可取。即使吃了降壓藥,以下4個方面仍然不可忽視。
跟蹤隨訪,不良反應常匯報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抗高血壓藥也不例外。高血壓患者在長期服用降壓藥的過程中有無不良反應,需要跟蹤隨訪。例如:國內還普遍使用的復方降壓片、羅布麻片、降壓平、降壓靈等,均含有利血平或羅芙木鹼,這類藥比較便宜,但長期使用有引起抑郁症、誘發消化性潰瘍出血等可能。因此,患者要經常與醫生溝通,將服藥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及時向醫生匯報,以便醫生視情況隨時調整用藥劑量或藥物品種。
即使是目前比較推崇的不良反應較少的兩類降壓藥,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如雷米普利、苯那普利、依那普利等“普利類”)、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即氯沙坦、缬沙坦、厄貝沙坦等“沙坦類”),對准備懷孕或正在懷孕的女性也是不適宜的。年輕女性高血壓患者服用此類藥物,若不做監測,一旦懷孕,就會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調整藥物,變化之中穩血壓
在高血壓治療過程中,血壓也會發生波動,藥物劑量和用法也應做相應調整,決非一成不變。
而且,絕大多數高血壓屬於慢性進行性疾病。隨著時間推延,病情也會逐漸發生變化,原來長期服用的降壓藥療效也可能不如以往那麼有效,或可能產生某些耐受性。一旦出現上述情況,則必須重新調整用藥劑量或加用其他降壓藥。這些醫療方案的調整或改變,必須由醫生來選擇和作出決定。
綜合防治,日常習慣無小事
必須指出,高血壓的防治必須采取綜合措施。毫無疑問,降壓藥是防治高血壓的關鍵,但日常飲食起居、生活習慣、精神狀態等對調控血壓也相當重要,決不能忽視這些看起來無足輕重的事情。例如通過戒煙、低鹽飲食、減肥、適當體育鍛煉、注意勞逸結合等,可使不少輕度高血壓患者甚至不吃藥血壓也可降到正常,即使中重度高血壓患者也必須長期堅持上述非藥物治療,同樣也會帶來很大裨益。此外,高血壓患者常合並血脂異常或糖代謝紊亂,也必須做相應處理,唯此才能提高高血壓防治效果。
定期檢查,重要器官不受傷
高血壓對人體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現為重要靶器官損傷,最常見有: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風;高血壓性心髒病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合並冠心病時可發生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此外,高血壓也是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罪魁禍首之一。由此可見,高血壓患者還應定期對心腦腎等靶器官功能狀況做相應的檢查,盡可能減少或避免上述並發症的發生。
通過上述分析,我想廣大高血壓患者能夠理解,光吃藥不看病,不做定期檢查是很難防治好高血壓的。
為何會產生心衰? 簡而言之,心力衰竭就是心髒不能壓出足夠的血液滿足身體各部分的需要。心衰導
不少剛確診為高血壓的病人都希望盡快把血壓“壓下來”,多吃點藥也沒關系。然而,他們都忽略了降壓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