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心血管病網 >> 心血管百科 >> 心血管疾病治療 >> 藥物治療 >> 夏季睡眠不足易誘發冠心病

夏季睡眠不足易誘發冠心病

  冠心病“重男輕女”

  萬峰指出,心腦血管疾病是人類第一位死亡原因,不論心血管疾病還是腦血管疾病都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如今,冠心病已經成為常見病、多發病,由於冠心病的發生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帶來的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有關,因此又被稱為“富貴病”。

  除了上述因素外,引起冠心病發病相關的因素很多,其中可以改變的因素包括吸煙、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缺乏運動、精神壓力、超體重、過量酒精等。還有一些是不能改變的因素,包括冠心病家族史、性別、年齡等。

  從性別以及年齡因素來看,冠心病的發病情況還存在男性比女性發病人數多的狀況;但在女性絕經期後,二者發病人數基本持平。從年齡趨勢上來看,年紀越大患冠心病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冠心病也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

  夏天也是高發季節

  以往人們通常認為,天氣寒冷會導致冠狀動脈收縮,因此冬季是冠心病的高發季節。萬峰指出,雖然冠心病夏季比冬季少發,但比起其他疾病來說,冠心病仍屬於多發疾病。尤其在每年夏季特別是天氣悶熱、空氣濕度升高時,常會見到冠心病患者猝死的報道,如著名演藝人士侯耀文先生因冠心病發作意外去世就發生在夏季。

  萬峰分析,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夏天裡氣溫的升高,人體皮下血管擴張,皮膚的血流量比平時增加3到5倍左右,而回流到心髒的血液量減少,這會直接影響心肌供血。另外,人在夏季的高溫狀態下,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狀動脈收縮,心肌供氧量減少,這也會增加冠心病的發作。夏天人出汗多也是導致血管堵塞甚至引起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要知道人體水分通過汗液大量蒸發,水分減少,結果導致血液黏稠度升高,達到一定程度時人就發病了。夏夜天氣熱而且晝長夜短,有些人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睡眠,這也是引起心血管疾病重要的誘因之一。

  此外,情緒因素在夏季冠心病的發作裡也不可忽視,夏季悶熱的天氣,如在下雨前的悶熱陰沉天氣裡,人的情緒容易煩躁,植物神經紊亂。醫學研究表明,高溫下心情長時間煩悶人容易緊張抑郁,也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上升。人講究與環境的“天人合一”,所處的大環境裡空氣濕度增高、含氧量降低,容易導致缺氧,也會導致冠心病的增加。

  冠心病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要預防冠心病的發作,除了遵醫囑用藥外,一定要戒煙,還要把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運動也必不可少,因為運動可以避免肥胖增加心髒負擔。

  起居有序防冠心病

  在夏天要預防冠心病的發作:第一,要特別注意動靜適宜,活動鍛煉宜在清晨較涼爽時進行,切忌在烈日下鍛煉。時間不宜太長,當天氣悶熱、空氣中濕度較大時,應減少戶外活動;第二,要注意防暑降溫,在室外活動時應戴遮陽帽並備足水;天氣悶熱時,室內可以開啟空調,但溫度不要太低,25℃左右為宜;第三,要注意起居有序,如果晚間入睡較晚,早晨不宜過早起床,中午要適當休息,以補充睡眠不足;第四,飲食要清淡,最好多吃一些新鮮蔬菜、水果、黑木耳、豆制品等,可適當吃一些瘦肉、魚類,盡量少吃過於油膩或高脂肪食物。還要注意補水,要多喝涼開水,也可以喝一些淡鹽水。最好在睡前半小時、半夜醒來及清晨起床後都喝一些開水。如有條件可以常喝綠豆湯、蓮子湯、百合湯、菊花茶、荷葉茶等飲料;第五,要注意穩定情緒。只有心理平衡才能生理平衡,各髒器功能正常,血流通暢,遠離心梗的威脅;第六,還要忌煙限酒,可以適當飲用葡萄酒,每日不超過80毫升;第七,還要注意保持大便通暢,要養成每日一次定時排便的習慣,多吃粗纖維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香蕉等),適當進食粗糧和麥片也有利於通便;第八,還要嚴格控制體重,許多慢性疾病都與肥胖有關,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發胖可以直接壓迫心髒,加重心髒負擔。

  另外,還要注意調整用藥,最好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對平時服用的治療心腦血管病的藥物做一些適當的調整。若外出旅行須隨身攜帶硝酸甘油或亞硝酸異戊酯等抗心絞痛藥物。

  有慢性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專家提醒,這類人群在服用的藥物品種、劑量沒改變,甚至活動量和平時沒有區別的情況下,如果常常會感到胸悶、氣短、頭暈,最好及時調整、盡快就醫,以免嚴重時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據介紹,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如今我國已經可以在心髒跳動的情況下進行微創手術,這可以減少患者手術的風險。

  (實習編輯:梁慧儀)

 

熱門文章
老人患上高血壓對身體有哪些危害?

一、對心髒本身的損害。  由於血壓長期升高,增加了左心室的負擔,左心室因代償而逐漸肥厚、擴張而形成高血壓性心髒病。高血壓

腦供血不足如何預防

由於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腦血管病的發病率仍在不斷上升。統計資料表明:我國腦部疾病的發病率占人口的12.6

心血管疾病治療 心血管疾病護理 高血壓問答 冠心病問答 心肌梗塞

Copyright © 脈脈心血管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